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企業規模與實施職場健康促進之調查研究陳芬苓元智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摘要「職場健康促進」,指的是在公司或組織內為了增進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所舉辦的強化健康行為的活動。和傳統的職業安全衛生不同的是,職業安全衛生著重於預防職業病之勞工健康保護的概念,關注的對象主要是職場中有危害暴露的員工;而職場健康促進工作關心的則是全體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行為,其目的不只為了預防勞動造成的傷害,更積極地利用職場的機會與資本為員工營造健康的生活型態。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不同企業規模於職場健康促進上之做法與觀點差異,進一步討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實施健康福利上之重要影響因素。資料收集方法部份,本研究採取郵寄問卷法,對象為企業負責人或高階主管以及工會理事長,由五百大企業名冊及中小企業協會會員名錄中各抽取250家進行郵寄問卷調查,另由目前產業工會名冊中抽出460份樣本,共寄出960份樣本,最後回收305份,回收率31.8%,扣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299份。主要研究結果包括:(1)大企業在各項職場健康促進方案實施的比例上都顯著比中小企業高,實施比例最高的職場健康促進活動為定期健康檢查、舉辦休閒活動、職業災害講習、衛生教育講習等。(2)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管理階層在實施職場健康促進的主要原因、優點、缺點跟困難點的態度差異不大。大企業比較在乎是否會影響企業的聲望以及在意能夠反應到增加員工的士氣及減少員工的抱怨上,中小企業則表示他們缺乏相關的知識及技術,但當營運有所改善時他們願意提供更多的方案。(3)大企業表示願意逐年增加投入在職場健康促進金額的意願較高。(4)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對實施職場健康促進方案總數量最具解釋力的變項,對大企業而言是:工會是否介入職場健康促進方案的執行是最具解釋力的因素、其次才是全職員工人數;對中小企業而言企業是否賺錢的稅前純益指標才是企業願意投入多少職場健康促進方案最主要的原因。關鍵詞:企業規模、職場健康促進、管理階層、態度壹、前言致謝:本研究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科技專案研究計畫(編號DOH92-HP-1404)部份研究成果,在此特別致謝。作者感謝張玨教授、鄭雅文教授、潘美玲教授、張森林教授、劉念琪教授等對本研究的批評與建議,亦感謝研究助理鍾曉音小姐及陳東鈴小姐協助資料的分析。作者亦感謝主編陳家彬教授與兩位匿名評審的意見使論文結構更完整。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健康促進(healthpromotion)的概念於先進國家中早自1970年代起就開始受到重視,但台灣早期一直著重發展醫療體系,未注意到健康促進的議題(江東亮、余玉眉,1994)。1989年衛生署署長發表的「台灣人民突破兩千萬時的省思」一文中,正式揭開台灣地區健康促進運動的序幕,在這份公開聲明中署長提出了「健康是權利,保健是義務」的口號。爾後直至1993年才在「國民保健計畫」中出現以「健康促進」、「保健服務」、「預防保健」三方面為工作重點,行政院衛生署於2001年成立國民健康局,我國健康促進工作才開始積極推行。健康促進可以在不同的場域中推動,常見的有學校、社區、醫院及職場,其中工作場所是最適合施行健康促進活動的地方,一般人一天至少耗費三分之一時間在職場上,因此職場上實施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計畫對於「全民健康」目標應具有正面與積極的助益。「職場健康促進」,指的是在公司或組織內為了增進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所舉辦的強化健康行為的活動。和傳統的職業安全衛生不同的是,職業安全衛生著重於預防職業病,重視的是健康保護,關注的對象是職場中有危害暴露的員工,而健康促進工作關心的則是全體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行為。對政府行政單位而言.在職場施行健康促進將可藉公司組織的資金與同事團體的力量,營造健康的環境與培養健康習慣,再由員工影響其家人,形成健康行為擴散的效應。對企業而言,則可提升員工個人的工作績效,減少員工因病曠職所造成的生產力損失,提高員工工作情緒及注意力,也可以使員工對企業更忠誠,進而有效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