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作业一:一、填空题: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一样的时代。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发明家爱迪生的试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构成的多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5、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10-15m、夸克的范围是10-20m。6、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裂变,聚变,其中运用最多的是裂变。7、核电站是运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器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二、名词解释1。科学: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种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构成的多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多种工具、措施和技能。3、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4。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替代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重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5。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所有正电荷和近所有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围绕运动的中心。6核力:1核力是一种强互相作用2核力的作用是保持原子核的稳定。3核力是短程力4核力有饱和性。三、简答题: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自身的逻辑;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原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并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重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重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处理的,因此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亲密的关系。在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增进科学的发展。不过我们不能简朴的人为: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决定作用”已经由实践转向了理论,由生产和技术转向了科学,科学在今天之因此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它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其条件的。不难理解,假如缺乏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试验手段,科学理想的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也许的。因此,人类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尚有其自身的体系构造,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这就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科学发展的这种内部矛盾运动就是其动力。体现为如下几点: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原因(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多种观点、假说、理论之间的矛盾。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阐明了什么?答:爱因斯坦在有关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108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长△E,对应的惯性质量也必然增长△m=△E/c2;反之,每减少△m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2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少许的质量可以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种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种巨大奥妙,为核能的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变化世界的方程”。四、论述题: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答: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种特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络。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