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辛亥革命时间课时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2、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3、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点: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是文科班复习课,学生之前已对课本知识有过系统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并结合高考真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小组内)复习、质疑、讨论复习要求:第一步,统揽教材内容,并把基础知识圈点、勾画出来,加强理解。第二步,梳理疑难,并以同桌为学习小组讨论;形成问题提问。二、复习检测(基础知识部分)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答的又快又好!要求答案高度概括1、辛亥革命的背景?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3、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过程及其历史意义。4、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5、辛亥革命功绩。三、(就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质疑、讨论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四、(教师)提出问题、全班讨论1、06高考题部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的分布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幻灯片演示2、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0月11日)上午党人以全城(武昌)光复,乃集阅马厂咨议局,商举军政府乃推举都督……各军领袖,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逞……于是又拥黎(元洪)至咨议局……众一致举黎,黎坚不承认……翊东乃持一预写之安民布告,进黎曰:“请于都督,下署一黎字。”黎拒之。翊东乃授笔目黎曰:“余代为书,岂能否认乎?”众鼓掌称善,翊东即书一黎字,余由书记缮写,遍贴全城,黎亦无可如何也。————张难先《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材料2: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材料3:1911年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府衙大堂屋子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光复了。四、点击高考:1、(2009年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2、(2009年广东历史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2009广东理科基础6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4、(08全国II)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5、(2008年山东历史)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