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2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2
18吆喝【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验作者写“吆喝”的内在情感。(重点)2.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学会感受丰富的生活。(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萧乾,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还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二战记者。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囿(yòu)钹(bō)招徕(lái)铁铉(xuán)荸荠(bíqí)秫秸秆(shújiēɡǎn)3.根据意义写出相应的词语。(1)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2)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思想上的距离。(3)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4)招徕:招揽。4.整体感知。(1)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2)读(4-10段)作者介绍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呢?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再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春、夏、秋、冬。【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品读课文,多方面多角度揣摩语言,看看作者是怎么描绘这些吆喝声的呢?(1)①“馄饨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卤煮喂,炸豆腐哟”……②“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点评: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采用文字实录的方式来描摹“吆喝声”,完全方言化、口语化是突出的特点。(2)①心想,多累人啊!(对“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及“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的真切感受。)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恨屋及乌”,由洋人的唱片想到洋人的“胜利公司”的广告商标。“最讨厌”,可谓儿童天真直率的真实写照。)②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能为别人“算灵卦”的盲人,自己的命运却如此凄惨,真叫“我”想不通——这里并非纯粹的鄙夷,而是孩童率真心理的反应。)③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这可真是儿童富于想象力的见证了!)点评:吆喝,是一种怀旧的情怀。作者将童年的点滴融入其中,描绘出一幅美好鲜活的风俗画,让我们咂摸到了吆喝声的真味、情味、美味……2.体味作者对老北京的吆喝声怀怎样的情感?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拓展延伸】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渐渐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怎样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请谈谈。【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校本作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吆喝》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