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南京大屠杀》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2、掌握主要内容,理解主旨,牢记祖国的深重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3、分析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倒叙写法。4、抓住议论和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寄寓其间的深沉情感。学习重点掌握这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理解这篇报告文学的主旨,牢记祖国的深重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学习难点抓住这篇报告文学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寄寓其间的深沉情感。学习资源导学案、预习检测、预习微课、平台讨论及活动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2、自学教材(4——5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和词语填空。)蹂躏()褴褛()鼓噪()蛊()惑寻觅()步履()蹒跚毛骨sǒng()然令人fà()指狞笑()凶神恶()惨绝人huán()举()闻名虐杀()3、把握基础(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南京大屠杀》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1)写作背景南京大屠杀是指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整整持续了6周。南京这座美丽的古都在侵华日军的大屠杀中成了人间地狱,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劫后的南京,尸骨遍地,血流成河,断壁残垣,满目荒凉。历史是不容抹杀的。然而,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抹杀这段铁一般的历史事实,并在日本现行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歪曲和篡改日军侵华历史,激起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义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温书林先生写下《南京大屠杀》这篇报告文学,用大量历史资料,多角度、多侧面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暴行,有力驳斥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无稽之谈。(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以的手法,反映和评论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具有重大意义的真人真事,具有和的双重特征。消息和通讯注重时间性和突发性,报告文学更侧重挖掘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在语言表达上消息较简明、概括,通讯较为详尽、具体,报告文学生动、形象。4、理解内容(18-20分钟)(1)“历史无法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这篇报告文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默读全文,概括作者着重记述了哪几起大屠杀惨案。(学法指导:默读课文,抓住关键段落和句子进行理解概括。)(2)这篇报告文学由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抓关键句,理清脉络,归纳文章结构及大意。)【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0-15分钟)1、在线测学(时间:6-8分钟)独立在平台完成“《南京大屠杀》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必做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褴褛lán1ǚ寻觅mì悚然shǒngB、尸骸hái蹂躏róulìn燕子矶jīC、徘徊páihuái撰写zhuàn蹒跚pánshānD、狰狞zhēngníng绑缚fù熙熙攘攘xī(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①残绝人寰()②步覆蹒跚()③凶神恶熬()④逝者如失()⑤大肆喧传()⑥惨不忍赌()⑦面目狰宁()⑧振惊世界()选做题:(3)八年级(2)班正在开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①牢记历史:假如你负责搜集有关近代史上我们遭受耻辱的历史资料,你准备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试写出两方面的资料(只写出内容名称即可),并写出你搜集到这些资料后的感受。(不超过50字)①资料a:资料b:②感受:(2)珍爱和平: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爱和平,这其中有一位日本老人,为了让人们记住那段历史,为了主持正义,让人们珍爱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面的资料后,请为这位老人写几句赞扬的话。尾山宏,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