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3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3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3
第十八课吆喝教师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3.了解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重难点:1.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2.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积水成渊,聚沙成塔1.给下列加横线的的字注音。招徕()铁铉()囿于()隔阂()饽饽()秫秸()商贩()吹嘘()吆喝()小钹()荸荠()2.解释下列词语招徕:饽饽:囿于:吹嘘:隔阂: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3.作者简介:二、自主探究——相信自己,没错的4.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5.围绕北京吆喝声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6.作者如何看待老北京的吆喝声?他对老北京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7.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三、合作释疑——众人拾柴火焰高8.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9.文章中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四、拓展迁移(乘胜追击)10.同学们,你留意过周围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声吗?找一句口头广告,学给大家听听!五、达标检测(一试身手)1.注音: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吆喝()隔阂()卤()煮荸荠()荞()麦糠()2.解释词语: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辙押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2)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4)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六、课后小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