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五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开国大典和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抗美援朝英雄事迹的学习,树立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问题,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知识目标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抗美援朝运动的原因、目的、结果及重大意义。重点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运动胜利的意义。难点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体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抗美援朝战场上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略)二、新课教授(一)阅读指导,重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时间、地点主要内容①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③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播放影片)3、中国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二)看书(5分钟)看完后请学生简答问题的主要内容①为准备成立新中国召开了什么会议?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先回忆老师启发后回答)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政务院总理兼外长是谁?③中国订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先看书后回答)(三)思考:新中国建立进的基本国情是怎么样的?——经济趋于全面崩溃。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市场物价。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看图理解)(提问)农业上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文件?进行的情况如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①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消灭地主阶级②政治、经济上彻底翻了身,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生产力(四)抗美援朝朝鲜国内: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无视他国主权,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干涉朝鲜内政,纠集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军队,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派空军轰炸我东北,公然挑衅。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12个师开赴朝鲜参战。(让学生看书上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介绍抗美援朝战役的情况,共分为三个阶段,利用地图册P33,讲述战役的经过,尤其是最重要的上甘岭战役。还有在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出来)(师)为支持朝鲜战场,国内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插图材料)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定。蒋介石趁此机会,加紧了破坏新政权的活动。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布置作业历史填图册板书设计一、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开国大典3.标志二、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土地革命四、抗美援朝1.背景2.目的3.司令员彭德怀4.重要战役上甘岭巩固人民民主5.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钢七连专政三步曲6.结果《朝鲜停战协定》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教学后记1.我利用《开国大典》音像资料,以三位历史人物对新中国成立的感怀录音,突出开国大典这一重点,使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宏大场景,深切感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利用歌曲突出抗美援朝正义的性质,保家卫国。引用三位历史人物对抗美援朝结果的经典评价(与亲历者感怀相对应)引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整一堂课始终贯穿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一位的特性。2.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本课堂大量地引用音像资料,如歌曲、录音、影片等。通过学生自己的聆听和观看,成为课堂的主角,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健康人格。符合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3.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由学生引出人民政协的内容,即达到了直观了解新中国成立给人民带来的欢乐,又感性认识了很多知识点,如国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