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成长壮大,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本课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它使社会经历了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跨越。它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承上启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他们不满足于认识现象本身,有进一步分析和讨论问题的需求。对于本课内容而言,学生知道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和轮船的发明等知识,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缺乏广度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彼此交流,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结合学情,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各项成就,知道蒸汽机对于蒸汽时代的意义。呈现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联想、总结的学习过程,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产生宏观认识。学生学会辨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客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选择重点:工业革命成就和影响。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影响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影响”既是过程,又是结果,需要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虽然今天我们依然经历着工业革命的洗礼,但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工业革命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我采取的策略是:1.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按照“工业革命之成就——工业革命之原因——工业革命之影响”的逻辑来设计整节课,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去认识工业革命。2.选择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资料,供他们选择,让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真正能“感受”、“体验”工业革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交流,提升学习能力。3.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来完成学习过程。通过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方式,培养学生辨证、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丰富本课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剪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3、录制《工业革命的历程》小视频。【学生准备】预习第14课。六、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图片(见上图):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跟我一同进入历史场景: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世博会。展品的主场馆就是这个漂亮的建筑“水晶宫”,它是由玻璃和钢铁构成,通体透明。5月1日,前来参加开幕式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为何女王如此兴奋、如此骄傲?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和感受。观看图片,进入历史场景。设置图片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感受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荣光,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1.让我们进行一次角色体验:假如你是英国曼彻斯特一个棉纺厂的工厂主,到伦敦参观世博会。作为600多万参观者之一,我们会在水晶宫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件展品。这些展品如何运往学生根据预习所知,回答问题。(火车和轮船)学生观看视渲染场景,抛出较为简单的第一个问题,学生顺利答出先进交通工具火车和轮环节一:角色体验——工业革命成就再现会场?2.播放视频,验证学生的回答。3.出示图片和问题:你会看到哪些展品?请说明你的理由。给予学生方法指导:首先思考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出现在展品中的依据。4.播放视频,揭晓答案。总结:世博会不光展示蒸汽机及其他机械产品,也有原材料、手工制品的展示。当然,英国的参展品绝大部分是蒸汽作动力的各种机械和工业制品,其他国家的展品更多是手工制品,英国正是通过这样的展示彰显着自身实力。为何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频,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前后讨论,纷纷猜测图片中的物品是否出现在展品中。师生交流,学生认识到判断标准是所处的时代,出现的展品最有可能是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