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2、理解并热爱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培养正确的民族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教学方法与手段:阅读、思考、讲解、讨论、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默写默写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施行①首先欣赏少数民族生活图片(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使学生对我国多民族文化形成认同感。②(展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56个。下面是各民族分布图③(展示民族分布图)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回答。简介济源民族分布,加深学生理解。④针对我国民族分布状况,为了既尊重少数民族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又保证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课本57页宪法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内容材料)⑤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7页第一段材料,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形成对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意义。(展示其意义)⑥(展示问题)我国成立了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学生列举加深认识。二、各民族共同发展①(展示图片)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我准备以藏族人民的生活为例,出示解放前和现在的两组图片,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体会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②(展示问题)为了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学生齐答。接下来给学生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并展示图片(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等)。使学生知识略向课外拓展,认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③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展示孔繁森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8页材料孔繁森的感人事迹。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三、民族团结①(展示问题)历史上为民族团结和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由学生列举、讨论他们的事迹。教师总结:正因为他们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②讲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家和万事兴”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只要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互助、不断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③(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首位照应播放歌曲《大中国》,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布置作业背诵所学内容加强巩固学生本堂所学授后小记: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授课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