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目标]1.学习“造纸术”一目,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过程及蔡伦所起的重要作用;尝试通过情景模拟运算等形式体验书写材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2.学习“祖冲之”一目,了解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知道《缀术》、《大明历》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其他杰出成就;能运用提纲表格等形式,概括文明成果的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造纸术。难点:纸的发明和改进。说明: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伟大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为本课重点。2.纸的发明和改进从竹简到蔡伦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故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枚简可以写40字。初一历史教科书字数为269000,如果写在竹简上,需用多少简?计算:需用简约6700枚。计算的同时可结合教科书P65“学富五车”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印象。通过计算初一历史教科书需用的竹简数,说明纸发明之前,书写材料制约了文化的传播、发展。造纸竹简的缺点是笨重又占地方,十分不1.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P65-P66相关内容。2.讨论与交流:1.注意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认识:纸的发明和改进不是一通过表格和造纸工序的排序活动,揭术便。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哪些书写材料?应用效果如何?请列表说明。“动手动脑:古代的造纸工序”。教科书P66。朝一夕之功,从竹简到蔡伦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蔡伦改进造纸术起了重要作用。2.在造纸工序的排序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骤所起的作用。示造纸术的演变过程。其他书写材料应用效果(优缺点)缣帛轻而薄但价格昂贵麻纸价格便宜但制作粗糙蔡伦纸价廉物美3.排出正确的造纸工序。祖冲之张衡张仲景华佗“算筹”图片。教科书P67。圆周率的推算十分繁复,我们现在用纸、笔、算盘来进行计算仍十分吃力。当时祖冲之用小竹棍(算筹)逐步推演,进行繁难的计算,以冷静精细的头脑,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了成功。1.阅读教科书,落实基础知识: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例关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2.观察算筹图并讨论生活在公元5世纪的祖冲之用算筹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现代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4.8亿位。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难度在于以简陋的工具进行艰巨而复杂的运算工作,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保持了近1000年的领先地位。提问:1.什么是圆周率?2.祖冲之用什么工具计算圆周率?结果如何?3.现代科学家使用什么工具计算圆周率?4.比较而言,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难度如何?通过运算工具的对比,说明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难度之大,以凸现其成就。贾思勰指南车模型。地动仪模型。教科书P68。阅读教科书P68内容,整理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列表:(分“领域”、“科学家”、“成就”三项)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撰写《缀术》天文历法/祖冲之/《大明历》物理、地质/张衡/地动仪医学/《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农业/贾思勰/《齐民要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各种表格,落实梳理成果。要求:学科领域、主要科学家、成就等。对于较为散乱的内容,采取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小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如造纸术的发明、圆周率的推算等等(可组织学生做一张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的电脑小报)。[板书设计]东汉蔡伦造纸术张衡地动仪秦汉魏晋南北朝科技成就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南北朝祖冲之《缀术》、《大明历》、圆周率推算贾思勰《齐民要术》[训练设计]西晋时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洛阳的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洛阳纸贵”的故事。“洛阳纸贵”的故事表明当时的书写材料是什么?这种书写材料的供应是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