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目标1.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目标1.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措施讨论、合作、探究教法教师深情讲授、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学法思考回答问题教学准备讨论、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复习旧课学生看书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中国的农业由于受到农民素质水平、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总体水平十分落后。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低,一家一户难以提高产量。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课本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根据“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巩固小结完成课本“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教师引导并加以总结.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总结要有条理,清晰教学反思:怎样把“史”变“活”呢?运用问题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例如,在教学《三大改造》一课时,课前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我首先问学生,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这就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学由被动变为主动。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等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上。课后利用问题巩固知识。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