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二课时序号55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三、重点词: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同“谪”)戍渔阳九百人”。课题《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小组合作,赏析课文: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层意。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2、文章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哪些?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和情分别是什么?(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迁客骚人悲的感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晴天景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迁客骚人喜的感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作者的览物之情又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作者的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学习成语: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们和乐。信任国泰民安。二、翻译句子: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于是)迎风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忧乐观是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5、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景观)(2)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春和景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2)时有小舫往来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3、【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