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登上地球之巅学习目标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教学重点)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郭超人(1934—2000),湖北武穴人,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2.背景资料1960年5月,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作者当时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本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3.字音字形砭骨(biān)履践(lǚ)崔嵬(wēi)耸立(sǒng)缭绕(liáo)峰巅(diān)摄氏度(shè)滞留(zhì)崎岖(qíqū)窒息(zhì)轮廓(kuò)锥形(zhuī)镶嵌(xiāngqiàn)匍匐(púfú)4.词语解释。【缭绕】回环旋转。【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履践:践踏。【崔嵬】形容山、建筑物等高大雄伟。【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窒息】①呼吸困难。②因受阻而中断。【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思路全文共二十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四名勇士在白天登上了“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23自然段):晚上冲击珠峰的顶峰,最终登上顶峰。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9—12自然段):四位勇士在身体极度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摸黑登山。第二层(13—16自然段):刘连满因体力不支献出氧气,放弃登山。第三层(17—23自然段):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个人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二)概括文章主旨这篇通讯记叙了英勇的登山健儿在1960年5月成功的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登上顶峰的经过,表现了登山健儿们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赞扬了他们团结协作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三)问题探究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2.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取得的?明确: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3.在向顶峰冲击的四名队员中,刘连满并没有成功登顶,可作者在他身上花的笔墨最多,这是为什么?明确: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登顶的胜利是集体协作精神的胜利,鲜花和掌声既属于“一览众山小”的登顶英雄,也属于所有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幕后英雄。(四)比较阅读,揣摩人物《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明确: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明确: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