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鲁教版第9周2课时总第18课时课题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型新授课备课组历史主备教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方法等)1.知识与能力简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认识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五步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②时间: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汉武帝时候,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也发展起来,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B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就是有名的史学家,因此从小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影响。C统一的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2、《史记》: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成就、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出土地点:_________。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佛教和道教为什么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俩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一、选择题1.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2.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是()A《春秋》B《史记》C《资治通鉴》D《宋书》3.我国洛阳有一座著名的白马寺,它属于()A.佛教寺院B.道教观C.基督教堂D.清真教堂4.道教兴起于()A.春秋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5.中学生甲和乙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A.陕西韩城太史祠B.河南洛阳白马寺C.四川成都青城山D.福建泉州老君像6.下列属于佛教教义的是()A.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B.修身养性,可以得道成仙C.“天降灾难”“人死变鬼”D.天人之间息息相关,皇帝代表天意统治人间7.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