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攒聚、萧萧瑟瑟等词语的含义;学习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诵读。杨朔的散文很讲究文采,本文写的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文中诗一般的意境,要靠反复的诵读方能体会。(2)复述。文中所写的桂林山水的传说故事性强。让学生适当的展开想像加以复述,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2.难点: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标题探讨。说说课题的意思。2.走进桂林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风景美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点。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褒贬(bāo)香醇(chún)恍惚(huǎnɡhū)精髓(suǐ)嶙峋(línxún)黑黝黝(yōuyōu)瞭望(liào)攒聚(cuán)峭拔(qiào)袅袅(nio)褒贬:评论好坏。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萧萧瑟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段落整体赏析1.寻词觅句。齐读课文1—2段,找出总写桂林山水特色的语句。2.佳段赏析指名读第三节,说说这段文字的作用。3.课文复述自由读课文4—15段,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传说,复述给大家听。(二)文本整体探究1.探究巧妙的构思思考:初看课题,文章应着重写桂林的山水景色,可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这有什么作用呢?四个传说作用名称思想内容情感教育文学艺术寡妇桥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认识过去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①有利于作者想象山岩的形态;②增添文章的神话色彩,丰富文章的内容。父子岩劳动人民受苦受难,受阶级压迫望夫石媳妇娘岩2.理解写作意图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3.佳句欣赏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现举几例:比喻句:(1)瞧瞧那漓江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2)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3)不管是谁,心胸里都有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排比句: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4.积累优美语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句子,尝试背诵。四、课堂小结这篇散文描绘了漓江一带清奇峭拔的山水风光,介绍了沿江一带的传说,发掘了通过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认识理想。五、当堂检测1.根据根据拼音写汉字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chún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línxún,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suǐ?2.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锡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锡山林木苍翠,太湖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B.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C.小小的改变能成为巨大的改变,表面上似乎无关宏旨的动作可能产生巨大的效果。D.我们每年都在这里植树,现在,这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六、拓展延伸1.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也是来自所学课文中的传说。文中插入传说资料一般有什么作用,请认真阅读后说说你的发现。链接一:早年有这样个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