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课时:3课时课程标准: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选用、分析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事例。教材分析:发展民主政治,不仅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课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的职能、公民的民主权利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主人”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只有通过民主选举,才能产生表达自己利益和意志的代表;人民只有通过民主的选举,才能进入管理和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力机关。“人民的公仆”旨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政府、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以及如何才能使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守望公共家园”旨在让学生了解当前他们都可以行使哪些民主权利,以及行使这些权利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知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种民主形式,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了解我国政府权力的来源、政府的职能。态度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公仆的意义。教学重点: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的职能、公民的民主权利)教学难点:把握民主的实质,理解和体会民主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民主的优越性体会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对于发展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国家的主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问题导入:“你们知道课本89页上面的图标叫什么吗?谁能说说它的来历和象征意义?”回答历史周期率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提问: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何时当家做了主人?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0阅读卡提问:①回顾中国近代历史,说说1945年7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②黄炎培和毛泽东的这番谈话的中心内容与当时的形势有什么关系?③举例印证历史周期率;④为何毛泽东认为“民主”能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⑤毛泽东的观点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讨论、回答:①1945年7月,抗日战争就要取得胜利;②对于战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胜利前夕就成为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国共和谈也已经摆上日程;③秦帝国的灭亡、苏联的解体等;④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里,广大的人民基本上被剥夺了管理国家的权利,不可能参与决策以及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政府没有人民的监督,国家的政策往往取决于最高决策者个人的好恶,因此,每当最高决策者发生变更,国家的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人亡政息”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可谓比比皆是。实行民主制度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得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同时,民主制度也保证政策的制定、执行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变更;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建设也蒸蒸日上。但是,“文革”十年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同时,决定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从此,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前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制度保障。这说明,毛泽东的话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大代表出示材料: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几个场景:①、各地代表陆续而至,答记者问……②、人大代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③、大会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④、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中央军委主席出示资料:①、申纪兰,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感到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②、人大代表王永民挂牌为民服务,被誉为“群众的贴心人”。③、“人大问责制”:浙江丽水市庆元县一位乡人大代表因为不作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