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运用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地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材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分析教学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认识。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视频、地形图、人物图像等)教学过程四环节合作探究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我们今天共同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一幕黎明前的曙光通过刚才的视频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大家来回答下列问题:1、国民党蒋介石撕毁的和平协定是怎样签定的?2、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什么?3、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事件是什么?那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现在我们来共同比较一下经过两年的战争,国共双方的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表格(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和1948年7月国共力量对比表)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1946、6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控制地区1亿多3亿多拥有人口基本上是步枪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大量美国武器武器装备130万人430万人拥有军队共产党国民党认真观看思考、回答:1、重庆谈判时签订的2、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认真观看思考回答:共产党力量增强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温故知新培养学生阅读和对比问题的能力。【讲授新课】国共力量对比表1948、7军队机动兵力后方士气总兵力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280万365万优于敌军不足大为改善略占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形势装备主动被动通过对比,说明两年来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力量不断壮大。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机会来了——(引入第二幕)第二幕疆场决一雌雄(课件出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关于辽沈战役播放一段视频(攻打锦州),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战战果果指指挥挥员员参战部队参战部队地地点点时时间间19481948年年99月至月至19481948年年1111月月林彪、罗荣林彪、罗荣桓桓东北解放军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全境东北东北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之之2、对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分别回答相关的问题。(课件分别出示两大战役的战况简表)战战果果概概况况指指挥挥员员参战部队参战部队地地点点时时间间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之之19481948年年1111月至月至19491949年年11月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林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直观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战战果果概概况况参战部队参战部队地地点点时时间间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之之19481948年年1111月至月至19491949年年11月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华北华北(1)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