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从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思路,归纳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重点)2.反复品读,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重点)3.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难点)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二走近作者沈从文,苗族,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三背景资料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四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散场()模仿()箍桶()荆条()矗起()气氛()掠地()即物起兴()情歌酬和()唱和相续()yǐ()西土kǎn()忌huì()蹲jù()屋jǐ()chún()朴晨光xī()微龙吟凤huì()避yì()免灾2.辨识字形(pì)喻(pī)开(chún)洁(dùn)刀松(chí)奔(chí)输(yíng)(léi)弱(zuò)木欺(zhà)愧(zuò)(nuò)米(rú)家相(rú)以沫3.理解词义(1):蹲或坐。(2)酬和:。(3):比喻。(4):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5)向例:。(6)面善:。(7)即物起兴:。(8)若无其事:。(9):龙叫凤鸣的声音。(10)引经据典:。(11)别开生面:。课堂探究一、课文感知(一)主要内容1.本文主要描绘了哪三个歌唱场面?(二)要点概括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3.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层探究(一)内容理解5.本文主要描绘的三个歌唱场面在内容侧重和写法上各具特色,请结合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歌唱场面例内容侧重写法(1)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2)山路漫歌(3)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4)(二)修辞品味6.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1)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2)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三)描写赏析7.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2)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三)写法探究8.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课后拓展一比较阅读湘西苗族的艺术(节选)沈从文①天寒地冻,各处都结了冰,院外空气也仿佛冻结了,我们却共同在自治州新办公大楼会议室,烧了两盆大火,围在火盆边,试唱各种各样的歌,一直唱到夜深还不休息。其中两位男的,一个是年过七十的老师傅,一脑子的好歌,真像是个宝库,数量还不止三支牛毛多,即唱三年六个月,也不过刚刚唱完一支牛耳朵。一个年过五十的小学校长,除唱歌外还懂得许多苗族动人传说故事。真是“洞河的水永远流不完,歌师傅的歌永远唱不完”。两个女的年纪都极轻:一个二十岁,又会唱歌又会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