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战后初期,民族独立运动掀起高潮,亚洲一系列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人民掀起了新一轮反英浪潮。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其殖民政策,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这个方案根据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其移交政权。同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印巴分治后,尼赫鲁成为印度首任总理;真纳出任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其后两国又于1950年和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二战后,印度尼西亚从殖民统治和军事占领中获得解放,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独立。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各地区人民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南亚,印度独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以来,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在科学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8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8%。然而,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等都尚待解决,印度要加快发展还有艰难的路要走。在东亚和东南亚,除中国内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外,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韩国启动“经济开发战略”,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其中,韩国70年代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89%,80年代保持在8.34%。新加坡经济发展也令世人瞩目,20世纪60年代其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4%,70年代为9.4%,80年代为8.2%,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但是,由于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等复杂因素,致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以色列国刚成立,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致使96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家园,流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悍然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家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地区,致使50多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自以色列国建立以来,阿以之间已发生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小范围的流血冲突不断发生。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缓和,中东和平进程几经反复,曾一度出现过曙光,但世纪之交又起波澜。要真正实现中东和平,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还必须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第2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非洲独立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争取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南北,势不可当。战后初期的埃及仍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中下层青年军官发动“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并于次年成立了共和国。1956年,随着最后一批英军撤走,英国对埃及长达70多年的殖民占领结束,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62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结束了法国长达130多年的殖民统治。从此,阿尔及利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巍然屹立于北非地中海之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汹涌澎湃。仅在1960年,就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刚果(利)、马达加斯加等17个国家相继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著名的“非洲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