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生命的沉思【单元学习目标】一、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细心领悟每篇文章的内容。二、掌握课文的修辞手法,特别是理解比拟的作用。三、生命的沉思,就是沉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启发对生命的关注,能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生命。【修辞知识学习】一、设问,是在阐明观点或叙述事实前,故意先提出问题。它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如:为什么要团结一切力量?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二、反问,就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是只问不答,答在问中。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如:人们怎么能不爱这个四季如春、山清水秀的昆明呢?三、对偶,也叫对仗,是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对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在一起。也就是说,它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对偶的基本类型有: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种。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又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四、排比,是用结构相似乎、意义相关的一些句子或短语,排列成串。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修辞手法。它比对偶灵活,只要求各个语句大致整齐匀称就行。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又如: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教学时间安排】18,《外婆的手纹》二课时。19,《雁》一课时。※20,《麻雀》一课时。※21,《生命的暗示》一课时。【每周一诗指导】《步出夏门行》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龙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外婆的手纹》李汉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且蕴含哲理的特点。2.学会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3.学习外婆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质及其朴实而高尚的情操,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外婆的美好品质,以及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2.难点:外婆抚育儿孙成长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命意义。【课文提示】1.手纹:手的纹路。文中指外婆缝制的衣服,还指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2.理解富有深意的语言,从对外婆的描写中感受其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正音正字】虔qián摹mó淙淙cóng【词语积累】不伦不类如梦初醒冬暖夏凉天上人间【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2.作者把外婆的针线活称为什么?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艺术品”〈第七节〉)3.现在,大多数人不再接触针线活了,“我”是如何看待外婆的艺术品的?(非常珍惜、怀念:①保存着外婆的手纹。②叫妻子临摹仿做。③自己动手,亲自仿做。)【课文分析】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中有不少蕴含人生哲理、文质兼美的语句。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通过对外婆手纹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外婆俨然是一位艺术家,她所做的针线活就是一件件艺术品,表现了外婆对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从而让我们感受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第4段,“外婆认为一匹布要成为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这是外婆的一种人生信念,她觉得要做一个好人的话,就象做衣一样,要用真心来做衣。认真做衣,认真做人,是准则。准则:做衣如做人。第6段,“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外婆做衣服的习惯,体现了她的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第10段,“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外婆很善于把生活中的一切缝在、表达在她的衣服上。善于捕捉美的细节。在缝制过程中,这样一种灵感的汲取。从生活中发现自然的美,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