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2、分析: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就是指第二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危害。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满足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一:火烧圆明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师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课文中的图片,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学生回答问题。问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和结果怎样?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暴行:洗劫割地镇压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问题2:火烧圆明园过程如何?时间:1860年侵略者:英法联军罪行:抢劫、火烧问题3: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例题一: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B)A.英美B.英法C.英俄D.美俄变式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C)A.颐和园B.长春园C.圆明园D紫禁城问题二: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记住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师生活动:学生认真看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表,然后回答问题。问题1:俄国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问题2:看书并结合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有哪些特点?1.趁火打劫2.武力相逼,调停为诱3.一纸定夺,强割强占4.步步蚕食问题3: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