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有尾巴》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细细品读课文,掌握阅读技巧,理清作品思路,领会故事含意。2、学习本文大胆的想象、合理推导的方法,树立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4、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兴趣,开阔视野,点燃想象的火花。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了每个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尾巴,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如果也有尾巴会是什么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科学小品《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如果”是假设,假设人类也有尾巴,会怎么样呢?标题新奇,引人注目。2、坎斯·彼勒,美国作家。3、科学小品是普及科学的小品文,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科学小品”一词,是中国独创的,最早见于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上(1934年9月20日出版)。4、学习生字:闲暇(xià)裹着(guǒ)癌症(ái)针灸(jiǔ)褪(tuì)蹭(cèng)神经末梢(shāo)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象入题,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第二部分(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并想象人们如何根据性别的不同、年龄的差异精心装饰、美化人类的尾巴。第三部分(3、4):想象人类尾巴的功能与作用。第四部分(5):写出作者的结论:“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细节描述,想象了尾巴的样子,以及生理功能和工作之便,表现了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惊奇与美得感受。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二、默读思考: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明确:“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这个客观事实引发出来的。作者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象入题,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明确: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比女尾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3、有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明确: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4、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A.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赞同、表示友好、表示爱恋);B.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凝难病症);C.尾巴可以带来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夹住木头、女人用尾巴圈紧小孩,运动场上用尾巴拔河,使体操动作更精彩)。5、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明确: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三、品析课文:合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源于作者大胆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虽然大胆而奇特,但它都有着合理推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1、人类有尾巴——“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引发出来的。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有尾巴的基础上——根据人类身体发肤的特征及男人、女人体态差异上进行的。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从尾巴与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4、化妆品商店会有“尾巴专柜”,医院开设尾巴的专门门诊,也都是从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诱导出来的想象。5、文章最后说:“人们之所以贫困,之所以寿命不长,之所以行动不便……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尾巴”——这惊世骇俗的想象,作者虽然难以将“贫困、短寿、行动不便”同尾巴的关系一一说明,但由于全文的想象都是有据的,所以读者对最后的惊人之语,虽然感到奇异,都又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