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②品味作者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③探究文章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本文的教学应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思考探究——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及自我感悟能力。(可采用师生或生生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品味文章语言,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教学难点】“烟荷包”和“小火柿子”的象征意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流年似水,我们曾经有过的天真的想法、美丽的梦,却与现实的碰撞中渐行渐远。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吗?还记得那些美丽的梦想吗?还在坚持着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拣麦穗》的学习,一起回到作者的童年时代,去感受让作者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那段经历。二、作者及其作品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三、字词积累1、难读字麦穗(suì)歪歪趔趔(lièliè)磕(kē)碰蚂蚱(màzha)戏谑(xuè)疙瘩(gēda)呵哒(hēda)猪肚(dǔ)子害臊(sào)山坳坳(àoào)蹒跚(pánshān)孤零零(līnglīng)嘎嘎(gāgā)叫2、多音字攒(cuán)钱[聚拢;拼凑]积攒(zǎn)[积聚;储蓄]薄(báo)雾[跟“厚”、“浓”相对]薄(bó)弱单薄轻薄淡薄薄(bò)荷(he)颤(chàn)悠悠颤(zhàn)栗四、整体感知1、谁拣麦穗?拣麦穗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她们对梦的态度可有不同?板书:姑娘们拣麦穗:备嫁妆(嫁个好男人)————梦想破灭——麻木顺受大雁拣麦穗:“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梦想破灭——常常想起五、研读赏析,披文入情——“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1、人物分析:(分角色朗读)(1)文中的“我”和卖灶糖的老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贪玩不懂事、天真无邪、幼稚纯真。(从“我”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中体会“我”的年龄、性格特点。)老汉:贫穷孤苦、勤劳乐观、慈祥和善。(从外貌、语言、动作来分析老汉是个怎样的人。)a、从他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慈祥。b、很爱笑,“见到我就乐了”、“张着大嘴笑”、“咧着嘴笑”、“笑眯眯”、“乐呵呵”,从这里看出他的和善。c、老汉不是真的要娶我,我只是一个与他不相识的小女孩,他不忍心伤害一个小女孩纯真的梦想,因此答应等我长大,然后来接我。这是善良的体现。(2)“卖灶糖老汉”与“我“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爱?(在我小的时候,老汉“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或一块灶糖,或一个甜瓜,或一把红枣……”,当我渐渐长大了,老汉“不再开那玩笑,不过他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我。”尊重小女孩的内心,保护她的感情。)“我”只是一个与他不相识的贪玩的天真的小女孩,只因为我的一句别人也不当真的话,他付出了自己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的爱。我们看到的是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和充满爱心的老汉两颗纯朴善良的心灵的沟通,是一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之情!2、景物赏析:(1)文末对“小火柿子”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运用了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