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亲近社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判断是非的标准,懂得惟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亲近社会。。2、知识与技能知道亲近社会的意义,分析和克服“看客”现象;掌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3、过程与方法自学、讲授、讨论、合作探究教学重点难点亲近社会的基本技能或途径。教具学具课本、《当堂反馈》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探究活动预习交流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叫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怎样?师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现实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我们要努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二、新课教学(一)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亲近社会的基本技能或途径有哪些?(或:怎样亲近社会?)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初步感知新知学生自读课文,在书本上划出问题答案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探究活动展示探究(二)教师边组织开展活动边明确答案,释疑解难,延伸拓展。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看客”现象,并感一)不能做“看客”。学生阅读教材P.9材料分组讨论:1、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和“看客”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2、谈谈自己对这种“看客”现象的感想。(二)遵守社会公德学生阅读P10材料1、什么叫社会公德?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遵守社会公德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思考回答。(三)善于明辨是非师述: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即使阳光普照,鲜花满地,也会有阴暗和毒草,有成就与危机。出示问题,学生讨论:1、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有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和不良诱惑。2、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抵制来自社会不良现象的侵害?教师总结: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首先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悟阅读P9-10材料,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想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谈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阅读P11材料其次,要积极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丑、恶,勇于拒绝不良诱惑;第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生活的强者。三、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一、不做“看客”1、“看客”现象2、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二、遵守社会公德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2、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三、善于明辨是非1、正确认识复杂现象2、提高自身素质,做生活的强者课堂检测《当堂反馈》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