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感受法律权威教案一、本单元地位:1、在教材中的地位:本单元所涉及的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法律要求,是本套教材中集中介绍法律知识的单元,在整套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具有规则意识,必须遵守规则,而法律是人们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人们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范畴,但法律更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他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最基本的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本单元是对学生的规则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具体化。2、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随着学生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他们的规则意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不仅要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同时也必须遵守各种法律规范。当前,很多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由不懂法导致不守法。同时,青少年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的途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纠纷,用法律的武器同各种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二、本单元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共分三课: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的是法律的基本精神,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人人都必须遵纪守法。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讲的是法律的社会作用,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和维护正义。第九课:寻求法律帮助。是从用法角度来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纠纷的最重要的手段,学会用法律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纠纷。三、课标依据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2、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3、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4、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程序。5、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6、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四、评价方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四、教学时间:2课时(机动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