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课程标准〗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但丁《神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风格特点、历史作用和艺术成就等基本内容。讲述达•芬奇的主要成就和艺术风格。了解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文化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欣赏,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是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当时人们对人性回归的渴望。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主要作品,并归纳整理成发言纲要上台讲述,以此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建立共同探究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总结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通过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众多综合性人才的现象,联系当今中国人才问题,增强学生利用所学历史知识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组内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反思学习方法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艺复兴及主要人文学者的了解,知道人性的张扬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世界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教材分析〗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世界古代历史知识相当陌生,西欧中古时期,宗教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起主宰作用这一历史现象在中国古代史上没有出现过,学生缺乏联想的依据。但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众多文化巨匠(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及其作品,学生还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心理特征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喜欢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求知欲强,喜欢自主学习,在追求独道见解的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教材分析教材符合《标准》要求,该学习主题并不刻意追求世界历史体系的完整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了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抽象烦琐的概念,深入浅出,增加了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基于以上认识,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看图说话、一网打尽、好为人师、活学活用、三省吾身。看图说话:通过展示文艺复兴之前以及文艺复兴期间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概括两者风格上的特点,从而引出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张扬这一特点。一网打尽:让学生选择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进行研究,利用网络搜集其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本小组成员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自觉地吸收文艺复兴的伟大成果。好为人师: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推选代表上台介绍本组所研究的文化巨人;通过分享成果,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活学活用: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相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三省吾身:通过小组互评,总结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得失,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分析法、对比法、网络探究法。〖教学准备〗制作有关课件。参考资料:《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漫画世界历史》(拉里•戈尼克)、《历史研究》(汤因比)、《欧洲史》(德尼兹•加亚尔等)、《在艺术中呼吸:意大利博物馆之旅》(鲁仲连)。〖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文艺复兴运动教师活动:出示幻灯一,展示一组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宗教画与一组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宗教画,设问:同样是宗教题材的画,这两组画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差异吗?学生活动:学生谈两组画艺术风格上的差异,第一组画人物呆板,没有个性,没有生命力;第二组画人物栩栩如生,表情各异,充满生命力。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评价,进一步引导,第一组画出现在14世纪前的中古时期,第二组画出现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为什么这两组同样题材的画风格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一课: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学生可自然地由宗教黑暗时代过渡到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