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给我一点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①通读文本,勾画出不解的语句,讨论其含义。②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积累好词好句,解读文本。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从文学的角度,以散文的笔法来解说水污染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片尾曲《知足是福》中唱道: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在寻找幸福,由于每个人的年龄、经历、追求、人生观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而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找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国西南地区干旱严重,土地龟裂,地球上的非洲地区更是严重缺水,而水资源丰富的日本地震,海啸之后,连饮用水都非常困难……对于这些地区的人们来说,一桶水,哪怕是一点点干净的水,都是非常珍贵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作品——《给我一点水》,相信,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所感悟的。二、认识作者:1、学生交流。2、老师补充:作为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的张晓风,勤于笔耕,创作丰富,尤以散文饮誉海内外,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我在》、《玉想》、《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等十几部散文集问世,从而揭开了台湾当代女性散文新的一页。著作达40余种,许多作品被一版再版,并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早在1977年,台湾评论界就推其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她对宇宙自然,大地山川、星辰草木有着宗教般的敬畏和感恩情怀。她的许多作品流露出为大自然造化之美所震慑的虔诚,为大自然恩赐之伟所感恩的真诚,为大自然智慧之广而溯源的热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倾听张晓风诗意流淌的声音。三、解读文本:(一)整体感知:1、学生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语调、停顿等,更要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提出问题:文中作者表达什么愿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呼声?2、学生回答后师明确:愿望:拥有清澈的水情怀:对水的爱和虔诚呼声:人类要爱水敬水(二)文本解读:1、指名朗读1-6段,思考:①文章开篇有何特点?引用麦尔维尔的话用意何在?学生讨论后明确:引用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话开篇。从结构上看,与下文相呼应,引出了全文要谈及的主题——水资源遭受到了严重污染。从内容上看,它似乎以文学的角度来阐述“水”与“人”的玄妙关系,这样开篇就奠定了写作角度,不是生态意义上的调查和说明,而是充满文学和诗性的解说。②“那个时代”指什么?为什么说“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那时的环境还没有遭到破坏,人们的脑海中还没有水污染这个概念,而水仍可以很无愧地作为凡人的梦境。2、快读7-11段,思考:这“干净的水”带给人类怎样的梦境?明确:从《诗经》到“六朝乐府”,原来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通篇闪耀着水泽,水的意义在这里首先是营造了一个文学的梦境。我们的先民择水而居,才吟唱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水是我们古典诗性的缘起,是我们浪漫歌咏的源头,水给了一个古老民族诗性的情怀。3、请同学自读12-20段,并概括作者从童年到青年与水有关的生活片段。①小时抚顺街农田间小水洼②玄武湖上的风吹来的南京城的千载古意③可以采摘荷叶的双连火车道边的荷田④绕家而流,悠长如琴,可依傍读书的圳水⑤三地门犷悍的山胞才有资格拥有的好水⑥拓荒者临水而居的大寮⑦水清如翠的外双溪这里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跳跃式的思维,截取了人生成长岁月中的几个生活片段,犹如一幅幅山水写意,勾勒出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组合到一起犹如一条河潺潺地流淌出一段成长岁月,而水与成长如影随形。水的意义在这里体现为营造了一个生命成长的梦境。4、解读22-27段,思考:①匆匆然,四分之一世纪流去,水曾经带给我们的梦境被打碎了。那么,昔日的“干净的水”,现在怎么样了呢?学生回答后明确:那溪水却日甚一日地浑浊恶臭起来,属于我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