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秤”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别人。2、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3、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与能力]1、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2、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3、知道维护正义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4、能够根据判别是非的标准,区分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5、懂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教学后记:本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人们能否公平待人,是否具有正义感,能否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因而他人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出客观评价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设计2:维护正义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视频)《长霞当舞------任长霞生平事迹》T:任长霞为什么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S:回答略。T:导出本课主题。讲解新课:板块一:走进正义活动一:联想无极限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正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课件展示)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汇?T: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一比哪组说得又多又准确。(学生讨论、回答)T:(简要点评)在同学们的字典里,什么是正义呢?S:回答略。T:(评价学生对正义的认识,通过总结加以提升)活动二:短诗带来的思考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非正义的行为,会产生不得的社会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理发地认识正义。(课件展示)马丁神父的忏悔录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刻着一位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发人深省的诗。他曾是纳粹的受害者,也是对非正义保持沉默的受害者。“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会成员,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T:马丁神父为什么而忏悔?S:回答略。T: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讨论、回答)T:(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客观上会纵容非正义行为,最终祸害更多的人,有一天可能受害的是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活动一、二,概括出正义的基本要求。活动三:忆往昔,年今朝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有正义感做人的基本要求,初步树立做有正义感的人的信念。T:请同学们讲一些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有正义感人物的故事。(学生讲述、交流)T: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正直的传统,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我们中学生也要努力做一名有正义感的人。板块二:维护正义活动四:谁来为我做证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正义需要全社会成员来维护。(课件展示)漫画《谁来做证》(漫画内容为:一小偷当众偷包,众人围观,警察抓信小偷后,无人站出来指证小偷。)T:年了这幅漫画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回答)T: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我们要明白,正义需要我们,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活动五:辩一辩、想一想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正义和正义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做一个正义的人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课件展示)1、学校里有位残疾学生,不少同学嘲笑他、欺负他,你会------2、见到有个别同学放学后进入网吧,你会-----3、班里有位同学由于家境贫寒,准备放弃学业,你会-----4、社区里有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你会-------T: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的不同态度,会有什么结果?(学生讨论,回答)T:维护正义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和歪风邪气做斗争。同时要富有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活动六:实战演练场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做有正义感的人,不只是要维护正义,更要以实际行动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