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课人授课人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课题第三单元感受法律权威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学目0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过程与方法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重点及突出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难点及突破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学法指导目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具教学习内容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站)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真履行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讲故事:课本70页2000年发生在美国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上面材料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享有公民的权利。二、新课学习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但把平等变成现实,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1)权利平等。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分组讨论: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不满18周岁,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似乎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相符。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义务平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这些义务都是针对所有公民提出的,在履行这些义务时不能有任何特权。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生复述学生讨论学生辩论教师导入教师讲析教师分析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改进建议附:课堂巩固达标检测卷: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教学习内容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站)读思想驿站:想一想上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一个人无论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当他触犯法律时,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而不允许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1、让学生自己讲古今中外有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故事。2、列举生活中一个或两个的事例。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再讨论联系身边事例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法律面前面前人人平等。二、新课学习1、基本原则: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平等。(1)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2)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处罚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反对两种倾向:(1)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特权。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都不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利。法律的尊严和法律的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都必定受到制裁和惩罚(2)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歧视。每个公民都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与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法律必须保证所有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学生阅读思考学生发言学生讨论学生辨析学生练习教师导入教师讲析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改进建议附:课堂巩固达标检测卷:1、社会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平等地适用法律,要反对哪两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