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做人从知耻开始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3.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4.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5.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教学重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教学难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引导法。教学流程复备栏一.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知耻的含义?2、为什么要有知耻之心?(羞耻之心的作用)3、怎样培养羞耻之心?4、羞耻感的双重作用是什么?5、对待羞耻感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做人从开始,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2、面对知耻,我们的正确做法是“知耻、、奋发”,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3、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至关重要,有利于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感。4、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5、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4、置疑::(预习之后,我还有一些不懂问题,请记录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2、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二)、解疑,释疑(三)、探讨与提高:二、探究交流、导入新课1:生活在线(教材P22)讨论:(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问题提示:要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要有羞愧之感。教师小结: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新课讲授羞耻观念,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板书)一、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活动一:关于“设立免监考考场”的讨论(教材P23)(1)说说自己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为什么?(2)学生考试作弊有什么危害?(3)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问题提示: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人不知廉耻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免监考考场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尊知耻品德的认同和鼓励。当然,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试制度是否合理、考试内容是否合适等,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考试作弊的借口。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虽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但有利于增强个人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教师小结:设立免监考考场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知耻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板书)因为,知耻之心,使人在内心建立起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知耻之心,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板书)因为,能使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辱,从而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活动二:你说我说讨论:有人说:“犯错误是青少年的权利。”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和我们的犯错误分不开。当你因犯错误受到批评和指责而感到羞耻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问题提示: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会做什么?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感到羞耻的时候,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有人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用大笑或玩笑来掩饰羞耻感,分散他人的注意,进而将自己大部分的心理活动隐藏起来;有人会压抑自己的记忆,以免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羞耻;有人会变得激动、易怒,甚至用暴力、报复的方法来避免羞耻、保全面子;有人会自我责备或责备他人,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任,进而远离他人;有人则采取积极的方法,在知耻的基础上记住耻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生活中的积极方面,努力解决问题。阅读感悟:“耻辱戒指”的故事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都佩带着一枚与众不同的戒指——“耻辱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