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3羚羊木雕1章、节第一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2、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1、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2、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的,而浓浓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起得故事,去感受故事中的“我”的无奈和伤心。(板书文题)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抹(mǒ)眼泪犄角(jī)怦怦(pēng)脸jiá(颊)手里zuàn(攥)着小刀逮着玩(dǎi)逮捕(dài)树chà(杈)寒颤(zhàn)颤抖(chàn)变得(de)十分严厉你还得(děi)站两个钟头分歧(qí)羚羊(líng)裤dōu(兜)伤bā(疤)2、词语填空:(形)影不离自(作)主张(合)二为一无可(挽)回3、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停顿恰当,速度适宜。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黑色硬木,非洲带回的。突出其“名贵”。正因为名贵,才有后文的发展。)2、围绕这只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发现后逼我要回,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口要。万芳还给了我并且没有怪我,可我对朋友反悔了,伤心极教师复备了。)3、本文所叙故事是围绕羚羊木雕而展开的。故事情节按矛盾冲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请同学们思考文章的情节脉络是怎样的?开端(1—16节):查问木雕。发展(17—23节):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赠送木雕。高潮(24—25节):逼要木雕,奶奶反对却无用。结局(26—38节):被逼要回木雕,伤心难过。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思想内容1、各自练读,揣摩人物心理。[2、分配角色:妈妈、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故事叙述者。3、朗读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教学过程教师可对各个角色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稍作指导。爸爸:婉转持重沉稳。妈妈:态度生硬固执。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我”:重情、软弱。万芳:仗义明理。万芳妈:快人快语,直爽。4、学生点评,谁读得最好。五、分析人物的个性及对此事的态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分析,在文中划出这些描写。)1、妈妈:语气生硬,态度严厉,咄咄逼人,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孩子友情的珍贵。爸爸:支持妈妈,声音虽平静却有力,不可抗拒,推波助澜。奶奶:反对父母做法,懂得孩子友情的珍贵,却当不了家。我:虽极珍视友情,却说服不了父母。万芳:仗义重友情,体谅人。万芳妈:快人快语,直爽,2、再读文中的对话,看看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说说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爸爸、妈妈共同点:重财轻义,一致要求要回羚羊木雕。不同点:妈妈是严厉固执。爸爸是平静冷酷。)4、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要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发生这种(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六、教师小结板书设计:羚羊木雕张之路开端(1—16节):查问木雕。发展(17—23节):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赠送木雕。高潮(24—25节):逼要木雕,奶奶反对却无用。结局(26—38节):被逼要回木雕,伤心难过。教学反思授课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