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课堂实录师:全班响亮齐读“我的课堂我主宰,人人参与展风采”(幻灯片展示)。(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谁帮老师将课题写到黑板上。(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一般怎样学习?生:诵读、译读、品读、说读。师: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增、删、留、换、调;读懂文本,读出语气;读出自己,思考感悟。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译读(增、删、留、换、调)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活动一:诵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读后评一评。【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请注意老师的要求。(生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生:有同学字读错了,“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不是三声,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师: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节奏没有读出来。师: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生:可以(生读,节奏感很强)师:那我们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生读)(以上是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请看大屏幕)活动二:译句接龙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师:在这活动之前,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在预习时,在翻译方面有没有疑问,请有疑问的先提出来。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参考书认为是“边境上”,有的解释为“边远的地方”,请问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生2“其一贫”“其”如何理解?生3:“吾一瓶一钵足矣”“足”字怎样理解?(生解答)师:下面我们开始“译句接龙”,从这一个同学开始向后(师指一个同学),一人一句。注意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生1: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生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如何?”生(纠正):这里“何如”不仅仅要调顺序,还要换词语,因为“如何”用白话文来说是“怎么样”的意思。生(补充):这里还要加些话,因为没有主语,我认为应译为“你认为怎么样?”师:很好!接着来。生3: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生4: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生5: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顺江而下,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师问:你怎么知道“买舟”是“雇船”,“而下”是“顺江而下”而不是“沿河而下”呢?生答:“买舟”下面有注释。(师插话:你很聪明,知道看注释。)这里南海是普陀山,而从四川到普陀山,长江是唯一的一条水路。(师插话:你很了不起,知道从文意来推断。)生6: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生(补充):是将去南海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生7: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生8: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师:你怎么知道“去”是“距离”的意思。生:(齐答)学过,(师插话:哪里学过,把原话背出来。)在《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师:很好,学过的能学以致用,能联想以前的知识。但文中的“焉”好像没译呀?生:这是语气词,不译。(师插话:这就是译句中“删”的原则)生9: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生10: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师总结:第二个活动也很顺利,老师在上节课跟同学们讲的译句的原则上,再补充释词的原则。释词方法:查看法;联想法;推断法。【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下面我们进行第三步。活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