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2教学要点:1、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2、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3、理解诗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及其作用。4、了解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之情。教学设想:1、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诗意。2、详细讲解时代背景,可以让学生回家向父母祖父母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以利于学习本诗。3、指导在课堂上背下全诗。4、让学生欣赏一些其它怀念周总理的作品,如《大地之子》、李瑛的诗等。5、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特点。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周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和崇敬、爱戴之情。2、理清结构线索。3、朗读全诗。教学重点:1、2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科教文卫、工农兵商各个领域都给予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二、简介人物及时代背景:1、周总理:因为时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了解的很少,让学生做好预习很重要。课堂上简单介绍一些事件:(1)周总理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丰功伟绩。A南开上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长征中的一些故事C国共两党谈判D万隆会议E莫斯科会议等(2)伟大的人品和简朴的生活2、写作背景: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十里长街送总理——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3、柯岩:当代女作家三、学生介绍一些资料(自己准备材料)四、有感情的朗读,并理清结构第二课时体会赏析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内涵、意境。2、理清本诗的感情和结构线索。3、在朗读中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范读二、理清诗歌感情和结构线索:你在哪里——他刚离去——找遍整个世界——就在这里——在人民心里(感情的开端)(感情的发展)(感情的回荡)(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三、学生自读体会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线所及朗读基调五、总结结构及主题:板书:怀念、寻找——你在哪里高山呼应、总大地拟人、理处处不在森林反复等永处处在大海多种生整个世界(广)修辞方天安门广场法的综在这里,在这里——活在人民心里(深)合运用对革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主题——为人民鞠躬尽瘁,为革命日夜操劳,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对总理深切怀念。六、自读体会第三课时总结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诗意,体会写作特点。2、进一步了解周总理的高尚品德。3、指导背诵全诗。教学过程:一、朗读二、了解写作特点:1、构思巧妙(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2、成功的运用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结合思考练习二)三、分析练习(参考P13——14)四、指导学生背诵要求:按结构提示记忆五、开展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说话的能力。全品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