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目标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1、2段。(指名、齐背)2、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⑵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二、继续串讲课文1、第三段:⑴学生齐读。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段。⑶指名翻译。⑷教师点拔:①既而:不久。②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舒,放松。总结:写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状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⑸指导背诵。2、第四段:⑴学生齐读。⑵教师点拔:①俄而:一会儿。②中间:中间夹杂。③虽:即使④一端:一种。⑤名:说出。⑶学生翻译本段,并指出难点。⑷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总结:写口技表演者摹拟一场突发火灾的情景以及宾客的强烈反应。⑸指导背诵。3、第五段:指名读本段并翻译。三、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观众反应的语句,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教师归纳总结:参考: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描写的作用: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揭示主题)四、学生熟读首尾段体会“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文章内容中的表达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在内容上:道具的简单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五、布署作业1、第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内容?2、第二段文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3、第三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第四段中正面描写的是什么,侧面描写的又是什么?有何作用?5、如何理解尾段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