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培养我们具有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观念和意识。2、增进我们关心社区的情感,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能力目标:培养我们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社区的不同类型,懂得爱护公共设施和遵守社会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2、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社区的类型,学会观察、分析不同类型的社区的特点。2、感受社区,关心社区发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以“你的家在哪里”为题展开活动。抽三名在全班介绍。以此明确:我们居住的地方称为社区。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社区》二、揭示教学目标:多媒体出示。三、学生对标读书,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社区?2、社区的特点有那些?3、社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4、邻里交往的应遵循原则有哪些?5、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感受和体验社区?四、讲授新课:(一)认识社区:无能身处北国雪域,还是江南水乡;无论居住在山区、平原、,还是海岛、边疆,无论是出生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淳朴的乡村,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中。那么,到底什么是社区?1、听一听:播放声频文件——社区,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有关知识。2、答一答:(1)社区的含义。(2)社区的特点。(引导学生读教材P95材料)(3)社区的基本类型及管理机构。(引导学生读教材P96、97材料)3、说一说:我所生活的社区——红星社区。(教师提示:你所在的社区的名称、社区概况、社区优缺点等。)(二)感受社区1、了解和关心: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为么要了解和关心社区?2、感受和体验:(1)和睦的邻里关系需要相互尊重。A、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教材:《更有效的防盗系统》、《一个单元十八户亲如一家》,学生思考并回答:两相比较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B、想一想:如何建立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引导学生明白邻里交往应遵循的原则。C、看一看:让学生观看视屏资料明白:邻里相处不正确的方式(即注意事项)。(2)和睦的邻里关系需要相互帮助。多媒体展示“小区中的爱心”图片,学生看图片并发表看法(3)共同关注和关心社区公共事务。多媒体展示“受损的社区”图片,学生看图思考:这些情况表明,这个社区居民应当从哪些方面关注社区?教师总结本部分。在社区里,我们不但要关注和谐的邻里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的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美好。3、态度和愿望:议一议: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1)你心目中理想的社区是:。(2)你生活的社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3)你心目中的合格社区成员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给于总结评价。四、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五、小结本节课。附:板书设计1、社区的定义关社区素描2、社区的特点注3、社区的基本类型:农村、城市、城镇社1、了解社区(1)相互尊重区感受社区2、感受与体验(2)相互帮助(3)共同关注3、态度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