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与“新政”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政”与“大危机”我把我的整个说课稿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生成、二是教学过程设计及理念。一、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在三者的结合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2、通过对1929―1933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懂得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矛盾的尖锐化。2、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新政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危机。3、让学生体验罗斯福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并取得成效的果敢风范。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是本课的基础和重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难点。二、说教学过程我把历史课堂分为三个部分。(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①回顾前文: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九国公约知识,引出美国。②进入情境:通过资料数据感性认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③提出问题:美国的繁荣是真实、持久的繁荣吗?④学生预习:学生结合课本和学习资料完成预习作业并思考问题。(二)合作探究:①由问题进入大危机学习,运用文字、图片介绍经济危机的影响。②概括: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③过渡:向学生提问美国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④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对罗斯福及新政的评价。⑤作业:完成随堂随练部分(三)总结:新政能否解决根本矛盾,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一、预习作业:1、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黑色星期四”在美国历史上特指。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激化,引起各国政局动发了一连窜的、、。3、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他为解决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实行。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由于影响重大,美国《时代周刊》每期封面印上了。4、为缓解就业危机,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兴建的世界闻名水利工程。5、“新政”开创了,进一步提高了,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很好的效果,使美国。二、随堂随练: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产生?7、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什么?你对新政作何评价?8、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这段时间里你会发现美国有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罗斯福总统的伟大之处在哪里?三、思考:新政能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国与国关系有什么影响?“大危机”与“新政”学习资料危机前美国的繁荣: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美国工业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1913年为38%,1929年为48.5%。192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美国的悲剧》: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资本家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们造成的优越条件来谋求高额利润,美国工业生产保持世界首位,大大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1928年的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切使美国资产阶级得意忘形,大肆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它的内在矛盾,美国已不再有经济危机了。”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市场的表面繁荣潜伏着危机。问题: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的5%的最富有者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人们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