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第一部分单元分析1、单位知识结构及课时建议本单元内容“做负责任的公民”,是对关注生命、感悟生命的提升,是对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化,是对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责任教育环节的强化。本单元一个引言和三节内容,设置了以下教学内容:引言引言以一封英国建筑设计事务所80年前所负责的一所建筑所写的挂号信件这样—件虽小却感人至深的事例引入,让学生在细细体味故事的时候,认真去感受“责任”二字的分量。本单元的三节内容是:第一节:感受责任;第二节:学会负责;第三节:对社会负责。三节内容的设计与整套教材特色相吻合,层层递进,逐步深化来进行阐述。2、第四单元在整册的地位八年级上册以“让青春充满活力”、“做负责任的公民”为基本生活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感悟生命、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融自我于社会中。在整册中,本单元内容“做负责任的公民”,是主题之一,是对关注生命、感悟生命的提升,是对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做负责任的公民感受责任(2课时)学会负责(1课时)对社会负责(1课时)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多重角色多种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关心社会就是关心关爱社会完善化,是对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责任教育环节的强化。在整个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主题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3、教学对象分析认知结构方面。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教育与生活经验积累,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例如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孝敬父母、照顾老人、保护幼者,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他们对“责任”这个词有感性体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未能深刻认识到人生与责任的关系,没有深刻体会到责任是不可逃避,不可推卸的,对于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情感方面。学生的责任感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在不断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稳定和强化。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对于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表现出敬佩、喜爱的情感,对于不负责任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情感并不牢固,有时还会产生偏差,把不负责任的行为误认为是潇洒,而视负责任的人为固执。因此,通过责任教育,要使他们对负责任的行为形成认同,并且养成负责任的习惯。生活背景方面。少年阶段是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本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许多学生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极少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许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由父母长辈代劳,依赖性极强,造成本该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责任感缺失,导致一些中学生在责任感方面仿佛幼儿,心中完全没有责任意识。同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吸毒、赌博等等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学生,也妨碍他们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学校和家庭都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生的责任教育,特别是对于责任感缺失的那部分学生,更需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进行补课。4、本单元课程标准内容要求:1、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与不承担责任的代价及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3、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4、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5、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第二部分每课时具体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节感受责任教学目标:认知——知道责任的涵义是一个人做某事或以一定方式行为的职责或义务。了解人因不同的身份而负不同的责任,明确责任的不同来源,增强责任意识。能力——通过大量材料或生动有趣的事例、活动让学生感悟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等综合能力。情感——感受当“我们”每个人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时候,也必然要服务于他人和社会,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人必有责,且每个人都因不同的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