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十四章《函数的图象》教案14.1.3函数的图象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二)能力训练要求1、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2、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教学重点1、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2、观察分析图象信息.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然而可以通过图来直观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解读函数图象信息及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Ⅱ.新课讲授[活动一]内容设计: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1、通过图象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2、体会图象的直观性、优越性.3、提高对图象的观察、分析能力、认识水平.4、掌握函数变化规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上认识函数,体会函数意义;可以指导学生找出一天内最高、最低气温及时间;在某些时间段的变化趋势;认识图象的直观性及优缺点;总结变化规律…….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活动结论:1、一天中每时刻t都有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可以认为,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2、这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14时气温最高为8℃.3、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4时至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4、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直观看出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及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5、如果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我们就能得到更多信息,掌握更多气温变化规律.[活动二]内容设计:下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长时间?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平均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1、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2、按要求从图象中挖掘所需信息。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图象、寻找图象信息,特别是图象中有两段平行于x轴的线段的意义.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大胆参与、探求答案.活动结论:1、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小明家1.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分钟.2、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看出,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10分钟.3、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玉米地0.9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12分钟.4、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看出,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18分钟.5、由纵坐标看出,玉米地离小明家2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用了25分钟.所以平均速度为:2÷25=0.08(千米/分钟).思考:(1)下图是一种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出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面的哪个图象适合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暂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2)a是自变量x取值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过点(a,0)画y轴的平行线,与图中曲线相交.下列哪个图中的曲线表示y是x的函数?为什么?(提示:当x=a时,x的函数y只能有一个函数值)[师]我们通过活动和思考已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图象信息,那么已知函数关系式,怎样画出函数图象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例:在式子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请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解:从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