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2、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三、教学过程:图片展示:水仙花引出花有花名人亦有人名,花有花貌人亦有人容,看到一个人的我们就能想到和他有关的事情,提到他的名字我们亦能联想到他的背后的故事从而总结出肖像和姓名是我们的两大外在标志,导入本课。(板书:肖像权和姓名权)(二)讲授新课新授过程中,以朱寿生的故事为主要线索,贯穿整堂课,落实知识点。1.维护肖像权情境活动一:探究——落实肖像的含义、表现形式及作用。调查同学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再现自己的容貌?了解一下什么是肖像?案例分析:小红的例子根据小红的案例引出肖像权的含义情境活动二:关注生活——落实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及如何维权呈现材料:某市某饮料厂举行展销会,与电视台商定,对展销会进行现场录像,制成40秒的广告,每周播放两次,持续两个月,厂家对付电视台人民币1万元。厂家还与市第一小学约定由学校组织40名小学生在展销会上吹小号奏乐,届时有电视台在现场录像,并根据摄像制作广告。厂家支付给学校3000元报酬。展销会如期举行,电视台和学校各自履行了与厂家的约定。(4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均不知此事)。问:学校、饮料厂和电视台是否侵犯了40名小学生的肖像权?教师:《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搜索我们身边(生活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教师补充介绍PS技术(百变小胖,美女变猩猩等图片)侵害公民肖像权的行为: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②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请你当律师我是一名部队业余摄影爱好者,前几天在一公园游玩时,发现几个女青年边吃东西边把果皮扔在地上,我立即按动快门。不料她们立即围过来,要我立即将底片曝光,说如果一旦报社刊登,就告我侵犯肖像权,我不同意。现在照片已冲洗好了,我很矛盾,担心一旦投稿,是否会吃官司?如果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出于恶意,对不道德现象进行批评,是正常行使舆论监督权利,不构成侵犯肖像权。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1)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2)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上嫌疑犯的肖像。(3)使用在特定场合会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如参加集会、游庆典等活动的人的肖像。(4)为了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如寻人启示上的照片;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5)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报刊上展示病人照片等。(6)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的照片、录像。我们以后可能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你该如何维权呢?如先采取非诉讼手段,将照片删掉、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可采取诉讼。教师小结:我们要认识到侵害肖像权的危害,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同时保障自己的肖像权不被侵害。2.维护姓名权(1)情境活动一:走进情景——落实姓名的含义及作用呈现材料:有一对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妻俩开心之余,忙着为孩子起名字,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