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时间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理解(k≠0)中k的几何意义,并能灵活应用.2.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过程方法在探究k的几何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及应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创造性.教学重点理解(k≠0)中k的几何意义,灵活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增减性只由谁决定?(k,与x>0,x<0无关)2、练习⑴如果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2.⑵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⑶在函数(k>0)的图象上有三点A1(-3.7,y1),A2(-1,y2),A3(2.2,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用“<”连接)二、新课1、(k≠0)中k的代数意义:k=xy即k等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k≠0)中k的几何意义⑴过双曲线(k≠0)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所得矩形的面积为.⑵过双曲线(k≠0)上任意一点作一坐标轴的垂线,连接该点和原点,所得三角形的面积为.例1、⑴如图,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A、B、C,过这三个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则、、大小关系为⑵如图,Rt△AOB的顶点A在双曲线上,且S△AOB=3,求m的值为m=-6.⑶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若△ABC面积为S,则S=1.⑴图⑵图⑶图例2、⑴若函数y=k1x(k1≠0)和函数(k2≠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k1·k2<0(填“>”或“<”)⑵若函数y=k1x(k1≠0)和函数(k2≠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有公共点,则k1·k2>0(填“>”或“<”)注:利用图象考虑,数形结合.例3、已知函数y=k(x-1)和(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B)yxOQCBAP(x,y)(m,n)课后反馈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