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莲美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案二(无答案)湘教版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师小结】:②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师问】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③(学生:在0℃以上或>0℃)(学生:在0℃以下或<0℃)【师问】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④(学生:气温差异较大)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⑤(学生:最南16℃、最北-32℃)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我们还可以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来得出结论。【教师副板书】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漠河53°29’N13°4’7时30分北京39°54’N26°40’9时12分广州23°8’N43°25’10时43分【教师提问和归纳】(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越往北去,太阳高度角越小,白昼时间越短)(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气温的差异也使大自然的景色五彩缤纷,各有千秋。于是春节放假期间,两条旅游热线便吸引了许多喜欢出游的朋友:北上哈尔滨,南下海南岛。夏季,如果我们也做上述旅行,情况会如何?看课本P29图2-15“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提问】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型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7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7月平均气温在28℃,7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板书】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过渡】前面,我们搞清楚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新的概念-“温度带”,什么是温度带?【教师】在这之前我们来了解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