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学时间】两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文化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状;2.了解文化的特征,掌握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3.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理解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4.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2.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3.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大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主动意识;2.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动。【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与环节】第一课时:新课教学与理论探究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师:前面我们从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学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懂得了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经济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今天我们将从社会与文化两个方面来学习与探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内容。新课教学:——时间38分钟解读学习目标:——时间5分钟组织学习解读本课题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不同的问题。提醒学生,本课题的知识目标共有11个“是什么”(提醒学生可以把某些“是什么”的问题转化为“为什么”或“怎么办”)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个是什么)文化的重要作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状——2个“是什么?”(提醒学生:可以转化为“为什么”,即: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个是什么)文化的特征、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3个“是什么?”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个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4个“是什么?”4.实现社会和谐:(1个是什么和1个怎么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2个“是什么?”(提醒学生:该问题可以转化为“怎么办”,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环节学习的目标:将知识目标问题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题的基础知识理论。一.情境自学:——时间:15分钟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化的知识目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情境自学——雏凤清声。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填空内容,不允许讨论,学科长随时注意观察和提醒本组同学,提前完成的小组加1分;2.提醒学生本环节要求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填空;二是勾书;三是回答知识目标的14个问题。(教师四处检查与督促学生的完成情况)3.引领学生解答知识目标的相关问题。(内容略)本环节学习的目标:基本理解和掌握本课题的基础知识内容。二.合作探究与展示:——时间:10分钟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以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方式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拓展探究——群凤和鸣”的四个问题:问题一: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目标是什么?(该问题包含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当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提炼出来,有一定的难度。)结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信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本问题学习的目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直观的、切身的体验与感受。问题二:在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该问题的结论实质上是对“文化的作用”和“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状”这两个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把握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结论:第一,(从作用方面论述)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