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市规划局从九十年代初即应用推广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我局从网络及硬件建设、数据库建设、数据标准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应用推广规划新技术。一、网络及硬件建设我局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将微型计算机引进日常办公,主要是实现文件及报建资料的打印、存储和一些简单的查询检索。20XX年5月,我局筹备建立了局域网,初步实现了规划审批电子化、网络化。20XX年9月,我局新办公楼落成之后,投资250万元,建立了较高标准的局域网。系统采用高端路由器,增设了防火墙、采用物理隔离卡,使内外网分离,内网实现办公数据、图档的网络流转,并联通了市政府政务网,外网实现了与internet的互联。二、数据及数据库建设数字城市、城市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基础数据和数据库的建设。我局从1993年开始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整合。1、1993年开始将用地规划、建筑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相关审批数据录入数据库。2、1996年投资1100万元进行了市区400平方公里范围航测数字化成图,我局基础地形图系列有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数字图。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3、2000年1月—2001年9月投资600万元对市区地下综合管线进行了普查,并建立了管线数据库,实现了管线及其属性数字化存储,并建立了《xx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管线数据库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煤气、有线电视、热力、工业等地下管线,管线长度总计3000余公里,管点93000个,大大方便了管线工程的审批、管理。4、从1995年开始实现规划设计由手工绘图向计算机绘图转变,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给水、排水、防洪、绿地、交通、供电、供热、燃气等专项规划均实现了数字化。5、1997年以后,相继建立了覆盖全市区的城市道路数据库,包括道路红线、绿线、交叉口、横断面标高等,对道路系第1页共4页统的布局及规划审批提供了极大方便。6、2004年,建立了卫星影像数库,包括全市域约15000平方公里的10米分辨率的影像、1500平方公里涵盖市区及周边四县(市)2.5米分辨率的影像和市区331平方公里1米分辨率的影像。三、数据标准建设目前,关于地理信息数据电子标准的国标、行标还很不完善,但是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直接影响数据的建设和使用。我局最近几年加快了数据标准的建设,先后制订了《xx市城市数字地形图数据标准》、《xx市建筑分类标准》、《xx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数据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制订不仅方便了规划管理、规划审批,而且为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应用系统建设我局已投入运行的系统有:1、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于2000年9月投入运行,基本满足了我局日常办公管理的要求。系统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办案到办公自动化的转变,而且使网络、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规划管理与审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运用gis的空间拓扑结构及数学模型,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形成了以数字地形图为基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模块的高效、便捷的应用系统,可实现快速案件审批、图形管理、属性查询、方案审查等。大大提高了办案速度和办案质量。该系统于2002年12月通过了XX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审批流程明晰、速度快捷。不仅满足了规划局日常办公需求,而且大大提高了案件审批质量,成果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居于国内同类系统的领先水平。2、综合管线信息系统该系统完成了xx市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立,具有管线、管点属性查询统计、管线工程规划综合、任意断面生成与分析、事故分析、管线交叉点分析、管线工程辅助设计、对外服务等功能。三年来,系统运行平稳,基本满足了我局日常地下管线规划管理需要。该系统对建设我国大城市综合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动态管理机制有较多特色,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了普查成图与监理入第2页共4页库相结合、全面普查与竣工测量相结合、规划审批与现状信息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2)系统设计以城市多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多专业的密切结合,对系统建设和应用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进行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