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社区探访报告2祭城社区探访报告(一)社区的历史祭城社区是一个安置失地村民的小区,内大部分都是征地后安置的村民。它本身的特殊性也是我们选择调查的原因。祭(zha)城,可能很多外来人都会读错的,祭城,地名,位于XX市XX县区(现郑东XX县区),原为祭城镇,现为祭城办事处。“祭”城作为地名专属名称是,读作“zhà”,外地人常误读为“ji”,被当地人善意哂笑。历史上祭城叫祭国。祭(zha),最早为商朝(郑州又称商都)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据文献记载,祭国的地域就在今XX省XX市东郊与XX县区一带,今XX市XX县区祭城乡之祭城村,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至今,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墙基。城址内外,还出土过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残片。1.祭城的由来周代在历史上分为两段,一是西周,一是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最盛的时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许多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周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活动,仅在郑州附近,就建立了近二十个邦国。这些邦国建立之初,确实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但到了东周时期,却导致了诸侯的争霸和兼并,处在争霸中心位置的是郑国和韩国。祭国处在今郑州和中牟之间,商代时与商王朝关系良好,周武王灭商时也被灭掉。今天XX市XX县区祭城乡祭城村就是当年祭国都城的所在地。中新社8日报道,据介绍,两年前,他们在文物调查钻探的过程中,于祭城村下发现了这一古城。经过一年多的考古钻探,现已探出城圈、护城河、夯土基址等文物遗迹,初步探明该遗址范围达50万平方米。有关专家根据现在的祭城镇地名、地理位置及取得的钻探资料分析,这里就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古祭伯城。在郑国进入中原地区前,在XX市东北郊与XX县区一带还有一个祭国。这个祭国最早是商王朝的一个邦国,周第1页共7页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到西周初年时,周成王把周公旦的儿子分封到这里,仍称为祭国。据文献记载,今XX市祭城镇祭城村就是祭国的都城,直到现在,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城墙。祭、蔡音同相通,商甲骨文有祭,为商代与国,位于河南XX市东北部祭城村。武王灭商后封其弟蔡叔于此。平三监之乱后,成王改封此地给周公第五子祭伯。周昭王南征荆楚,祭公随行,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公与昭王溺水而亡。祭公之子祭公谋父是穆王时的名臣,他曾谏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为王臣,他虽然反对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游。祭国约在春秋初年,郑国东迁时被灭,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食邑。2.今天的祭城《郑县志》记载,从清宣统二年起,祭城就有了区一级当局的建制。沧桑岁月中,祭城还曾屡次更名,1984年春,那时的XX市XX县区人民当局作废人民公社建制,在这里成立了祭城村夫民当局;1987年,XX市进行区划变革,那时的祭城乡被划归XX县区;1996年,祭城撤乡建镇;因祭城镇所在地舆地位,目前已划归郑东XX县区。祭城路位于郑东XX县区东北部,全长9500米。西至商务内环路,东至陈岗村。它的得名与郑州老地名祭城有关。祭城本来是一个镇,归XX县区管辖。跟着郑东XX县区的疾速开展,已被规划到郑东XX县区的局限内,村民变市民,成为郑东XX县区祭城街道做事处。郑东XX县区地名专项规划中,在街道做事处的北侧建筑一条大道,为表现前史文明,借用老地名“祭伯城”,2005年8月经市当局常务会议研讨经过,同年12月28日,经市地名治理办公室同意正式定名为祭城路。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XX市撤销XX县区祭城镇,将其所辖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设立祭城路、凤凰台两个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按照省民政厅《关于撤销XX市XX县区祭城镇实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批复》,将祭城镇的凤凰台村、张庄村、王庄村和建业社区、英协社区、茂祥社区整建制划出,设立凤凰台街道办事处。该辖区东到东环路,西、南至XX县区边界,北至熊儿河,第2页共7页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流动人口4.7万人。同时,将其他19个村民委员会,主要包括崔庄村、白庄村、祭城村、庙李村、邢屯村、陈岗村、金庄村、贾岗村、弓庄村、魏庄村、新村、花庄村、十里铺村、八里庙村、花沟王村、花胡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