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表外业务第一节表外业务概述一、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一)银行表外业务一般定义: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按照通行会计准则)并不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负债增减变化,但能够影响银行当期损益并改变银行资产收益率的经营性业务。注:由于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中间业务也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并不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负债增减变化,因此中间业务也可以称为表外业务。(二)银行表外业务分类1、技术性服务业务(中间业务)其经营特点是银行必须遵循“不予客户垫款”的经营原则。2、经营性服务业务(表外业务)其经营特点是与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者负债业务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有可能转变成资产业务或者负债业务的服务业务,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或有”资产业务与“或有”负债业务。(三)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与区别1、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的联系第一,中间业务都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却不一定是中间业务,但两者有时是重合的。例如信用证结算业务。作为结算业务,它应该归属于中间业务;但作为信用担保业务,它却应该是表外业务。第二,两者都不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而且它们都是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来收取费用收入或者非利息收入的。这与银行通过信用业务(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经营来获取利息收入截然不同。第三,银行经营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身份是相同的,即银行是以中间人或者受托人的身份来经营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换言之,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是银行的受托业务而不是其自营业务。2、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目的不同。第二,业务经营风险程度不同。第三,银行经营表外业务的身份有可能被突破或者移位。二、银行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一)规避资本管制与增加赢利来源(二)为了适应国内与国际金融环境变化(三)转移与分散经营风险(四)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五)银行拥有发展表外业务的有利条件(六)科技进步为表外业务发展提供了空间三、表外业务的经营特点与经营风险(一)银行表外业务经营特点1、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非资金资源。2、服务产品种类繁多并且业务操作灵活。3、业务经营透明度低与金融监管难度大。4、金融杠杆性高与经营风险巨大。(二)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补充)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表外业务所提要求以及所下定义,银行表外业务主要有以下十种经营风险:1、信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通常是指因债务人还款能力出现问题而使债权人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2、市场风险。所谓市场风险一般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使债权人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3、国家风险。所谓国家风险是指因债务人所在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而使其不能正常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债权人或者银行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4、流动性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表外业务经营过程中,当金融市场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或者发生金融动荡时,因其不能及时的并以合理的资金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者变现资产来满足银行债务清偿的要求,被迫以比较高的价格吸收资金或者以比较低的价格出售资产而使银行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5、融资风险。所谓融资风险实际上是流动性风险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银行在表外业务到期时,因其自有资金不足,同时又没有其他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更为关键的是无法及时的从外部融通资金,造成银行在交易合同到期日不能正常履约而使银行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6、结算风险。所谓结算风险是指由于银行本身技术操作失误或者客户债务清偿能力不足或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故等原因,造成银行所经营的表外业务在交割期不能及时与正常的履约交割结算而使银行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7、定价风险。所谓定价风险是指银行在没有准确的或者完全的掌握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内在风险前提下,由于不能对表外业务正确定价而使银行全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弥补或者抵御表外业务经营风险的能力并使银行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8、信息风险。所谓信息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表外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客观上造成银行会计处理困难并无法真实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使得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