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石化油改煤工程总结韩启元(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246002)2008-03-16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和中石化总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安庆石化化肥油改煤工程已经于2006年11月全面建成投产,在中石化3家同类型化肥改造企业中率先打通了工艺流程并产出了合格产品。此后运行周期不断延长,工艺指标逐步改善,优化攻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截止2007年10月11日装置大修,煤气化装置已累计运行194.6d。其中有3个运行周期超过40d,即3~5月41d,6~7月45d及8~10月65d,顺利实现了中石化总部确定的“上半年连续运行突破30d、下半年突破60d”的目标,在目前国内已经投用的shell粉煤气化装置中,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根据中石化总部的统一安排,安庆石化油改煤装置于2007年10月11日12:00停工进行整改检修,目前正处于整改检修扫尾及开工的准备阶段。1油改煤工程基本概况1.1工程建设背景安庆石化是一家集炼油、化肥、化纤、热电生产一体化的大型联合生产企业,厂际间的产品物料互供互保,形成十分紧密的生产链。化肥装置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进的以轻油为原料的300kt/a合成氨、520kt/a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于1978年建成投产。化肥装置在生产尿素的同时,还承担着向炼油装置供氢、向丙烯腈装置供氨以及应用热电厂电力和蒸汽等整体物料平衡的任务,是安庆石化生产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原油价格日益飙升,使得化肥生产严重亏损。面对连年亏损但又不能停产的化肥装置,在认真分析和反复论证的前提下,决定启动化肥原料“油改煤”工程,即引进shell粉煤气化专利技术,利用安徽境内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替代昂贵的轻油作化肥生产原料,彻底扭转化肥生产严重亏损的局面,并于2003年9月15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最终批复。1.2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第1页共33页新建1套日处理煤量2000t的shell粉煤气化装置;新建1套氧气生产能力为48200m/h(标态)的空分装置;新建一氧化碳耐硫变换、鲁奇低温甲醇洗等净化装置和公用工程配套单元;运煤及水、电、汽、硫磺回收以及污水处理依托安庆石化原有的公用工程系统。其关键设备主要是shell粉煤气化炉和国产化大空分机组,引进关键技术主要是shell粉煤气化技术和鲁奇低温甲醇洗技术。2装置运行情况2.1shell粉煤气化工艺流程简介原煤从铁路线和水路线倒转进入煤筒仓储备;生产时,原煤通过给煤机和运煤皮带。途中经初步除杂、破碎过筛、称重后送至磨煤机磨成粉煤并干燥,再经粉煤仓缓存、锁斗给料,用高压氮气将粉煤流态化密相输送,与配加的纯氧和蒸汽一起经气化炉煤烧嘴喷入炉膛内气化。煤粉、氧气及蒸汽在shell气化炉高温、加压条件下发生碳的氧化及各种转化反应,出气化炉顶部约3.96mpa,1500℃的高温煤气经冷煤气激冷至900℃以下进入废热锅炉。煤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进入干式除尘和湿法洗涤系统,处理后含尘量小于1mg/m(标态)的煤气(粗合成气)经后续耐硫变换和低温甲醇洗装置进行脱碳、脱硫净化,再经甲烷化处理,部分合成气作氢源供炼油生产,其余作为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化炉内产生的高温熔渣自动流入气化炉下部的激冷室,激冷形成几毫米大小的玻璃体炉渣可用作建筑材料或路基铺设材料;干式除尘分离的粉灰可用作水泥生产原料。33湿法除尘后的灰水经闪蒸和汽提,h2s送炼油厂生产硫磺,汽提后灰水进行絮凝澄清,清水返回灰渣系统循环使用,淤浆经真空增稠滤干后外售或返原煤掺混循环利用。煤气化装置所用氧气和氦气来自国产化空分装置。2.2运行概况安庆石化油改煤工程的空分装置于2006年6月下旬开始进行联动试车和整改,2006年9月8日正式进入试生产运行期。煤气化装置气化炉于2006年11月18日点火投煤并获得成功,11月29日各装置全面投产,并产出合格的氨产品。至2007年第2页共33页10月11日,因空分下塔改造,油改煤各装置进入年度计划大修,煤气化装置累计运行时间194.6d。其中2007年煤气化装置累计运行168.5d,累计投用原料煤227331t(其中供氢耗15928.41t),累计生产液氨138523t,向炼油厂供氢21583564.83m(标态,折氨10504.81t),向丙烯腈外供液氨32916t,仅生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