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7页行政學考前重點整理第一章行政之概念1-1行政內涵及特性1.依行政學發展的歷程出現的順序為:政治>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性。2.組織發展歸類於行政組織。3.現代行政學的特性為系統科際性。4.行政學發展考分為:傳統理論、修正理論及系統理論。5.管理的觀點上行政分為:效率、成本、品質及利潤。6.行政組織運作中,黑箱被視為一種轉換過程。7.行政學的範圍有行政科學、行政法學及行政倫理學。8.行政最核心的意義是公共事務的推行。9.提出15M行政主要內涵的學者為張金鑑。1-2行政研究目的1.以技術與經濟來論,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就是效率。2.以管理計劃來論,按機關組織原訂計劃完成,促其實現者就是效率。3.以系統組織來論,效率不只是達成組織的目標,更要顧及社會價值。4.行政效率的演進階段包括機械、社會及心理三個效率。5.效率的正確內涵為效率,並非儉吝而是當其用宏其用,並非機械式而是多層面的,並非只問目的不擇手段而是手段與目的的連鎖,並非冷酷無情而是用人類天性發揮潛能。6.張潤書將行政的目的分為:提高行政效率、促進行政現代化、培養行政通才、促進行政公平與正義。7.陳德禹將行政管理的目的分為:提高行政效率效能、運用有效資源、使機關有系統運作、達到合法政治目標。8.丹哈特將行政的公共目的分為:為行政職位作準備、結合技術管理訓練、了解企業政府互動、影響公共組織、採取行動讓事件發生。9.行政現代化是項隨時調整各行政的相關變數,使政府作為適應現代環境下,人民可維持合理生活品質的變遷過程。10.行政現代化的六個條件:專業、民主、科學、制度、效率、適應。11.行政通才:在每一方面都知道些許的人,具有整合的能力,見林不見樹,門門略通,有廣博的知識,平衡的思想,遠大的眼光,協調的功能。12.行政專才:擁有某一部份專業知識技術能力之人,具分析能力,見樹不見林(改善方法-培養行政通才),一門深入,有專業知識及技術,受過正規的教育及訓練。13.最高層人員為通才,高階層為通才專才各半,中階人員為專家多於通才,基層人員為專家佔大數。14.專才的缺失:本位主義自設門限,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易成為目標轉換、技術官僚及專業霸權;補救的方法為-培養通才,灌輸人文學及倫理學,多重抗辯。15.馬庫色對重專業,忽略人文社會關懷的人,稱為單向度的人。第2页共57页第1页共5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7页16.行政學之三大目的:行政效率-行政現代化-培養行政通才。17.現代政府權威來自人民授權,其方式經人民代表加以立法,公務員據之以行,此觀念稱為理性的合法權威。18.有效率的現代化政府有三個特性為回應、責任及代表。1-3行政學典範1.行政學有五個典範時期分別為:行政與政治分立、行政原則、公共行政即政治學、公共行政即管理學、公共行政即公共行政。2.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1)盛行的行政價值為效率及經濟。(2)傅德瑞克森指出公共行政為一門借用科學。(3)第一個被借用科學影響而興起的是科學管理運動。(4)科學管理運動由管理技術、行政管理及理想型科層等三大理論構成。(5)科學管理的目的是在透過時間與動作研究,要求工作人員以科學方法代替摸索法及試誤法,以建構最佳組織型態。3.政治與行政複合期:(1)賽蒙認為行政原則只不過是一堆行政諺語,指出每一項原則都有一項反原則存在。(2)政治行政分立被否定,所以美國總統羅斯福推動新政,政治學者抗拒行政獨立。4.公共行政獨立期:(1)主張入世相關及後實證邏輯論的公共行政,強調適應環境的重要,建構新的組織形態,以服務對象為重心的組織。(2)公共行政重點置於公共事務有關之公共利益。5.政治行政的分合關係:(1)瓦爾多提出行政與政治的關係是公共行政最核心的問題。(2)魏勞畢於1919年將傳統的三分法修正為現代五分法:立法、司法、行政、選舉、政務。(3)政府是政治及行政兩不同過程所構成的,行政可獨立於政治學外,行政的科學研究可找出類似物理學的普遍原則,應用行政原則可增進政府的效率與經濟。(4)對二分法批判的代表為亞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