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项目个人总结5篇项目个人总结历时一年多,“大学生国家创业就业项目”就要结题了。经过创新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项目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我们申请的项目是“中性点接地电阻智能故障录波仪的设计”,指导教师是吴老师。回想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从开始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确定实验大体框架、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从开始从未接触过dsp,到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熟悉编程及其供电控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从开始完全不了解单片机arm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到不仅能实现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而且实现了与dsp的成功通信并将接收机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等等。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阻力,失败了很多次。但小组成员一直齐心协力,相互鼓励与支持,在吴细秀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终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基本完成了项目的预期成果。虽然我们的项目完成的不够圆满,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团队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我终身受益。项目初期是文献查阅和知识学习的过程。刚刚接触创新实验时我热情高涨,积极查阅资料,学习dsp原理以及单片机的原理和使用。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一个月下来,我的热情就减少了一大半,小组其它成员也跟我有同样感受。小组例会时,大家就目前遇到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买了一块单片机学习板,边学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开始时我以为自己有较好的c语言基础,对单片机编程应该会上手很快,因此在学习编程部分是就没太用心,只是随便看了看。结果后来在学习板上实践时,一个简单的流水灯实验,就让我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了。我编的程序根本得不出结果,而学习板配套的程序很多指令我都看不懂,最终我还是将单片机书的编程部分完整的看了一遍,又在学习板上反复实验了很多次才大致了解了单片机的第1页共4页编程格式。我们在课堂上只是基本理论的学习,我们学到的只是通用方法。而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不同的单片机有不同的编译环境,而不同的编译环境中同样功能的c语言程序就有不同的编程格式。项目中期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创新项目的实施阶段。在开始的程序分块编制和调试阶段我与小组另一成员杨主要负责编写将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筛选,提取有用信息并输出的函数模块。开始接到任务时觉得太简单了,我们一个晚上就可以完成,但当我们着手编程序的时候却又感觉无从着手。在资料学习时我们只是大致了解了dsp的原理,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它的通信协议和报文格式,这也就导致我们现在不知如何正确进行dsp的编程。真是知识不到用的时候就不知它有多重要,只有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才会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才会知道从何着手去解决问题。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咨询吴老师关于dsp编程的一些基本格式,从小程序开始,慢慢的理出了头绪并开始编写程序。程序的编写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程序编制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分歧,但我们都没有固执己见,而是积极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两个人的想法以期找到最佳的方法。最终,我们在愉快的合作中,通过咨询老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将我们负责的程序编出来了。当我们各个模块程序编制出来后,将程序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我们在编程序时都是独立编的,因此各自设置的参数都不一样,组合在一起后参数不匹配,而我们又不知道其它模块的程序编的思路,因此不知如何去修改。最后,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决定大家一起将每个模块的程序整体学习一遍,并由编写程序的人负责讲解。经过一番学习讨论,对程序不断的修改调试,终于将整体的程序编好了。完成了这一次创新实验的,我想我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中性点接地电阻智能故障录波仪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做科研所必备的素质,它们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个人能力再强,他所懂得的,能做的都是有限的,通过团队配合我们才能完成更艰第2页共4页难的任务,通过团队配合才能取长补短,充实自我。再次,做项目贵在坚持与毅力,从起初的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