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3页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消息获奖作品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作品标题宜春买地让地造绿参评项目报纸消息作者罗云羽卓凡责任编辑陈晓云刊播单位江西日报首发日期2009年8月15日刊播版面(栏目)A1版作品字数(时长)850作品评介在各地爆炒房地产、地王频出、房价居高不下背景下,宜春拿出黄金地段甚至买地造绿,打造宜居城市,这本来就是一条很好的新闻。好就好在记者用独到、长远的眼光,鲜明地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深刻内涵;好就好在用独特的视角、优美的文字,诠释了宜春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以人为本的决心和远见。消息短小精悍,文字优美,角度独特,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各地大力发展土地财政的背景下,宜春市的做法更有借鉴和推广价值。采编过程去年8月,记者到宜春采访该市打造宜居城市的稿件。采访时,无意中了解到尽管财力紧张,但宜春市依然以人为本,不搞土地财政,谢绝房地产开发商要求,拿出多块黄金地段造绿,甚至买地造绿。记者意识到这是条好新闻,特别是各地争相拿地搞开发、搞土地财政背景下,宜春的做法值得推广。回报社向领导汇报后,社领导也表示出深厚兴趣,并要求记者站在一定高度写深写透这条新闻。记者于是一周内两次到宜春,深入现场采访,连夜成稿,第二天在A1版围框作亮点新闻突出处理。社会效果稿件见报后,在宜春及全省产生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国内许多网站进行转载,受到网友热捧。宜春市委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市科学发展观办公室也单独成文,要求各县市认真学习该文章。文章在报社也反响强烈,并高票评为当月一等好稿。第2页共43页第1页共4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3页作品文字稿标题宜春买地让地造绿第3页共43页第2页共4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3页正文宜春买地让地造绿鸟啼声处处可闻外地人纷纷落户本报宜春讯宜春市城管局干部胡德萍,家住袁山路76号。每天早晨,总会有鸟儿在他家阳台的那棵石榴树上蹦蹦跳跳,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胡德萍说,这里旁边是小山坡,四周植物茂密,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当中。的确,“处处闻啼鸟”已成为宜春一景。不仅是袁山路76号,在秀江路、宜阳大道、明月大道、宜春大道等主干道上,全都是树上鸟儿成群,树蔸旁鸟粪点点。宜春市区绿地率为39.16%,绿化覆盖率为41.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52平方米,中心城区三大指标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地率两项指标,超过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宜春树多草多绿地多,得益于历届政府大力实施绿色工程。为了打造宜居城市,他们舍得投入,买地造绿、让地造绿。位于秀江中的状元洲,曾被一外商以400万元的价格买去,准备用于房地产开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开发计划一直没有实行。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市政府花900万元从外商手中买回状元洲,建起公园。如今,8万平方米的状元洲公园内绿草茵茵,树影婆娑。少年儿童们在公园里的青少年活动基地进行着各种有趣的活动,个个好不开心。袁山西北角临高士北路段有块约5000平方米的土地,被外商买去搞开发。政府经过再三考虑,认为那一地段还是适合于公益事业,种草栽树,经过协商,花500万元把地买了回来。政府让地造绿,在宜春更是传为美谈。原市委老院子处于黄金地段,市委搬迁后,有开发商欲出资7500万元购买。市里虽然财政紧张,但从造绿于城、造福于民的角度考虑,还是婉拒了外商,准备投资500多万元在该地段建公园。据统计,近几年来,政府在老城区拿出了面积为13.8万平方米、价值约3.5亿元的黄金地段,建起财政游园、交警游园、秀江游园、枣树游园等。买地让地造绿,宜春宜栖宜居。宜春市区原来只有一个公园,现在已有了8个公园、37个游园、10个广场。据统计,宜春市内共有鸟类40余种,其中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白鹇、草鸮、领角鸮等。更为有趣的是,目前已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安徽及南昌、萍乡等地约1.5万人落户该市,在这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