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读《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XX市瓦市小学黄赛儿这个假期我有幸拜读了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刚拿到书的时候,我首先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我个人理解为就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运用教育智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成全学生也成全自己。在整本书中,陈老师提出了不少自己成功的经验,同时还伴随着许多真实的案例。我们每位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些教育经验和案例,而陈老师却善于把自己的经验和案例加以总结和提升,书中语言精炼,案例易懂实用,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一、在活动中成长该书的第五章《组织班级活动的艺术》让我十分受用。受用的并不是陈老师组织活动的流程,因为毕竟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活动流程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陈老师总结的班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组织活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陈老师在书中列举了当下学校班级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尤其是“流于形式,内容肤浅”“自上而下,自说自话”,所谓自上而下自说自话就是活动是官方的,并不是学生乐于参加的,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比较低。而流于形式内容肤浅这个问题让我立刻联想到每过同一个节日都搞同样的活动这个现象,例如母亲节就是捶背洗脚送礼物,国庆节就是画手抄报,学雷锋日就是在这一天做个公益劳动,读书活动就是写读后感,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同样的活动已经不再新鲜有趣,反而是一种任务和负担。所以我感觉活动的创新意识特别重要,就算是同一个活动,我们能不能换一个组织形式或者换一个展现形式。因此陈老师总结了要想有创新意识的16字诀窍:“人弃我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让我收到了不少启发。陈老师书中提到“我们不能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为了走第1页共3页形式作秀而搞活动,也不能活动是活动,学习是学习,活动一结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活动的结束才是教育的开始”。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因为之前我做的活动都没什么长期性,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可能学生会有收获,但是太少了。本学期开学初,我们瓦市小学举办《民俗民风来体验,瓦小学子来拜年》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班主任在活动前开展学生对春节民俗的调查、体验、实践等,活动日当天各班还组织猜灯谜,贴对联,挂福字等系列活动,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如:包饺子、搓汤圆等。为我们的新年迎接更好的开始做准备。活动结束后,其实学生的学习才真正开始,他们通过语文课的说和写,美术课的绘画,音乐课的新年歌曲大串烧,以及班队课和综合实践课的《传统节日之探索》把他们引进了语文学习的真正课堂上来。二、自觉从两分钟开始在“宝贵的课前两分钟”这一章节中中,谈到学生课前准备的问题。确实,在现实的学校中,很多班级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学生在预备铃响时,还是不能安静下来,非得到任课教师来到教室,才可能安静下来,甚至有时要到任课老师开始上课才静得下来。陈老师说:“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是打了预备铃,学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立即把书本等物品摆好,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或者相关任课老师不断地教导的,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是最应该负责的。要不断向学生说明:课前准备好了,教师一走进课堂,神清气爽,心无杂念,马上能进入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要让学生知道,这就是尊敬老师,这也是为自己上好课的必要行动,这应该成为自觉行动。三、变大山为靠山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的地方就是----陈老师说:把“三座大山”变为“三座靠山”。三座大山分别是:家长、领导、科任教师。把“三座大山”变成“三座靠山”。也就是说不仅不要害怕压力,也不要只想着搬走(对付)这三座大山,而是要想办法把它们变成帮助自己做教育的有用的资源。一是争取赢得全班家长的鼎力支持。如果家长们都支持你,那你的第2页共3页工作就算是放开了手脚,再无后顾之忧。二是要和领导多沟通,让领导了解你带班的思路和困惑,领导要对你班上的一些重点人头有所了解。班主任也要支持领导的工作,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支持,才能变内耗为合力。三是科任教师是一支重要...